哪些国家没有大学

学哥帮 选学校评论阅读模式

颠覆认知!原来全球真的有国家没有大学,深度盘点哪些国家没有大学以及背后的秘密

我敢打赌,我们绝大多数人,从小到大都把“上大学”当作一个理所当然的人生选项。它就像空气和水一样,是现代社会拼图里不可或缺的一块。我们讨论去哪个城市上大学,选什么专业,毕业后是考研还是工作……整个社会的齿轮,似乎都围绕着这个巨大的教育机器在转动。

但你有没有那么一瞬间,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?一个有点荒诞,又有点好奇的念头。

哪些国家没有大学

这个世界上,会不会有国家,根本就没有大学?

不是说教育落后,而是从国土面积、人口到国家战略层面,压根儿就不需要,或者说,不划算去建一所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。

答案是,嘿,还真有。而且不止一个。

这事儿吧,乍一听挺不可思议的,但你细品,背后全是逻辑和现实。今天,我就想带你跳出我们习以为常的思维框架,去看看那些地图上“没有大学”的国家,它们的故事,可能比你想象的要精彩得多。

咱们先来看看那些“迷你国”的代表。

首当其冲的,必须是梵蒂冈。对,就是那个被罗马城包裹的国中之国,面积小到你散个步就能出境。常住人口不到一千人,而且绝大多数都是神职人员。你想想看,为这么点人,兴师动众地去建一所涵盖文理工商的综合性大学,有必要吗?完全没有。当然,梵蒂冈并非没有高等教育机构,它拥有的是像宗座大学这样的顶级神学教育殿堂,但这些机构高度特化,专注于神学、哲学和教会法,和我们普遍认知中什么专业都有的“University”完全是两码事。所以,严格意义上说,梵蒂GAN没有世俗大学。

然后是摩纳哥。F1赛道、奢华赌场、避税天堂……这个地中海边的富裕小国,标签实在太多。它的国土面积也就两平方公里多点,还没北京的颐和园大。在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,建一所占地广阔的大学?那简直是奢侈到疯狂。摩纳哥的居民们,想要接受高等教育太容易了,隔壁就是法国,尼斯大学近在咫尺,坐个车分分钟就到。与其自己费力不讨好,不如直接拥抱更广阔的欧洲教育资源。这是一种非常务实的选择。

同样逻辑的还有瑙鲁、图瓦卢这类太平洋岛国。

你可能对这些名字有点陌生。想象一下,一串散落在南太平洋上的珊瑚环礁,海拔最高的地方可能还没你家楼房高,全国人口也就一万出头。这就是图瓦卢。瑙鲁更惨,因为磷酸盐矿的过度开采,国家环境一度濒临崩溃。对于这些国家而言,生存和应对气候变化才是头等大事。

办一所大学需要什么?庞大的师资队伍、图书馆、实验室、宿舍楼……这背后是天文数字般的财政投入和维护成本。对于这些人口稀少、经济结构单一的岛国来说,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所以,它们的年轻人通常会选择去邻近的澳大利亚、新西兰或者斐济留学,政府也会提供相应的奖学金支持。这不仅解决了教育问题,还让年轻人有机会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。

再把视线转回欧洲,还有几个“小而美”的国家,比如列支敦士登和安道尔。

列支敦士登夹在瑞士和奥地利之间,富得流油,但它也没有我们概念里的综合性大学。它有一所列支敦士登大学(University of Liechtenstein),但它更像一所小而精的专业学院,专注于建筑和商业经济学,特别是金融服务领域,这和它国家的产业结构高度匹配。你想学别的?没问题,跨过边境,瑞士和奥地利的顶尖学府任你挑选。

安道尔也类似,被法国和西班牙环抱,其高等教育体系也小巧玲珑,只有一所安道尔大学(Universitat d'Andorra),提供一些非常基础和本土化的课程,比如护理、计算机科学和工商管理。更多的学生,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去巴塞罗那或者图卢兹这些大城市求学。

所以,为什么?为什么这些国家会做出“不办大学”的选择?

掰开来看,原因无非这么几条:

第一,人口基数,这是最硬核的门槛。全国就几万甚至几千人,生源从哪来?就算所有适龄青年都上了,一个系可能都凑不齐一个班。师资力量更是无从谈起。

第二,经济成本,一个字,贵。维持一所大学的运转是持续性的巨大投入,对于小国寡民来说,这笔钱花在改善民生、发展特色产业上,回报率显然更高。

第三,地理位置和国际关系。你看欧洲那几个,都被强大的邻国包围,教育资源共享简直是天然优势。太平洋岛国们,也大多与前宗主国或区域大国(如澳大利亚、美国)保持着紧密的教育合作关系。

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国家的年轻人就与高等教育绝缘了。恰恰相反,这反而是一种更聪明、更经济的“全球资源整合”。他们的学生,从一开始就拥有了国际化的视野,被送往全世界最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环境中去。他们不必被困在“本国唯一一所大学”的有限选择里,而是可以直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解。

所以你看,“没有大学”这个标签,听起来像个缺陷,实际上却可能是一个国家在自身独特的条件下,做出的最理性、最高效的选择。它不是教育的缺失,而是一种教育模式的变通。

这个发现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。它提醒我们,世界是多元的,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从来不止一种。我们习惯了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一切,觉得“大学”是标配,但对于梵蒂冈的虔诚、摩纳哥的精明、图瓦卢的坚韧来说,它们早已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之道。

下一次,当你指着世界地图上的某个小点,好奇它的一切时,或许可以多想一层:它的“没有”,会不会恰恰是它的智慧所在呢?

学哥帮
  • 本内容来自网友投稿分享,如有侵权,请联系(点这里联系)删除。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w.xuegebang.com/22092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