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只知道卫星发射!西昌的大学有哪些?这份2024最新名单请收好,内含真实就读体验!
一提起西昌,你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词是啥?我猜猜,八成是“卫星发射中心”吧?再不然就是“火盆烧烤”和“邛海”。没错,这些都是西昌的标签,闪闪发光,但今天我想跟你聊点不一样的,聊聊这座被阳光偏爱的小城里,那些安安静静的象牙塔。
说真的,每次有学弟学妹跑来问我“西昌的大学有哪些啊?”,我都有点哭笑不得。这问题问得,既简单又复杂。简单在于,掰着指头都能数过来;复杂在于,每一所学校背后的生活、气息、味道,可不是一张名单就能说清楚的。

所以,别急着划走,听我这个在西昌混迹了四年的“老油条”给你好好说道说道。
绝对的主角:西昌学院
你要问西昌有没有正儿八经的本科院校,那答案只有一个,就是它——西昌学院。我们本地学生,或者说在读的,都习惯叫它“西院”。
你可别小瞧这个名字里带“学院”的家伙。它不是什么985、211,甚至连“大学”的名头都还没拿到,但这地方,有一种特别的魔力。它有两个校区,一个北校区,一个南校区。老实讲,我刚来的时候,也为这两个校区之间的距离头疼过。北校区在老城区,小巧玲珑,出门就是人间烟火,各种小吃摊子能让你从街头吃到巷尾。南校区呢,就气派多了,在新城区,地方大,建筑新,离邛海那叫一个近,天气好的时候,下午没课,骑个小电驴十几分钟就能到湖边吹风发呆,这种日子,你在哪个大城市的“名校”里能体验到?
说到专业,西院的农业、师范算是它的老本行,根基扎实得很。毕竟这里是安宁河谷,农业条件得天独厚,所以农学院出来的学生,理论和实践都玩得转。你要是想安安心心学点东西,将来当个老师或者搞搞农业技术,西院绝对是个性价比超高的选择。当然,它也有其他的文科、理科、工科专业,怎么说呢,不算顶尖,但老师们都挺负责,学习氛围也看你自己。大学嘛,师傅领进门,修行靠个人,这话在哪都适用。
我最怀念的,还是南校区那个不大不小的人工湖,我们叫它“西院小邛海”。傍晚的时候,总有情侣在湖边散步,图书馆的灯光从远处透过来,风里带着青草和泥土的味道,那种感觉,特别像青春电影里的慢镜头。对了,南院食堂二楼的那个窗口,做的土豆烧排骨,绝了!毕业这么久,我还是会想念那个味道。
别有洞天的选择:专科与职业院校
除了西昌学院这个本科“独苗”,西昌的教育版图里还有几块重要的拼图,那就是各类专科和职业技术学校。这些学校,更接地气,目标也更明确——就是为了就业。
比如凉山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,一听这名字就知道它的特色了。这所学校历史很久,专门培养中小学和幼儿园老师,尤其是在民族教育这块,非常有发言权。校园里民族风情浓郁,你能看到穿着彝族服饰的学生,听到各种民族语言的交流,那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体验。从这里毕业的学生,很多都回到了大凉山深处,成了孩子们的启蒙者。
还有像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这类,它们更像是城市发展的“技能储备库”,开的专业都是市场急需的,比如机电、汽修、烹饪、旅游服务等等。来这里的学生,目的性都很强,就是学一门手艺,然后踏踏实实地找份工作。
所以你看,在西昌求学,选择其实挺多元的。你想走学术路线,有西昌学院;你想掌握一门技术,有各种职业院校。条条大路通罗马,关键是你想看到什么样的风景。
在西昌上大学,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?
这才是我想说的重点。选择一所大学,其实就是选择一座城市,选择一种生活方式。
在西昌当学生,最大的感受就一个字:爽!
这里的阳光是不要钱的,一年三百多天,感觉有一大半都是晴天。冬天也根本不冷,北方同学穿着羽绒服瑟瑟发抖的时候,我们可能还穿着一件薄外套在外面晒太阳。这种气候,真的会让人心情都变好。
生活成本低到你无法想象。几十块钱的火盆烧烤,能让你和三五好友吃到肚皮滚圆;水果按斤卖都嫌贵,我们都是按“堆”买的。你不用为了生活费而焦虑,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和体验生活上。
而且,这里的生活节奏很慢,真的很慢。没有大城市的行色匆匆,人们脸上都挂着一种闲适。周末,你可以去邛海边骑行,去泸山上看满城的灯火,或者干脆找个地方喝茶打牌,一晃就是一下午。这种“慢”,会让你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,去发现自己真正想要什么,而不是被时代的洪流推着走。
当然,它也有缺点。作为一座小城,这里的资源、信息、就业机会肯定没法和一线城市比。你可能会觉得生活有些单调,娱乐方式不够丰富。毕业后,是留是走,也是每个西昌学子都要面临的纠结。
但无论如何,在西昌度过的大学时光,会像这里的阳光一样,温暖而明亮,成为你人生中一段不可复制的记忆。它教会你的,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,更是一种从容、乐观的生活态度。所以,如果你问我西昌的大学有哪些?我会告诉你,这里有一所能让你安放青春的学院,和一种能让你慢下来享受生活的可能性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