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哪些可以加学分?别只知道死读书!这些“隐藏分”,早知道早赚到!
哎,提起大学那点儿学分,是不是瞬间头大?是不是觉得除了期末考试考得好,就没别的招儿了?我跟你说,大错特错!作为一个在象牙塔里摸爬滚打好几年,甚至差点儿因为学分不够“毕不了业”的过来人,今天啊,姐(或者哥,随便你代入哪个人设,反正都是过来人的血泪史)就来给你们扒一扒,那些年我们错过的、被忽略的,甚至压根儿就没听说过的加分秘籍!别傻傻地只知道埋头啃书了,有些学分,你坐着、玩着、甚至“不务正业”着,都能悄悄揣进兜里。信不信由你,反正我当初要是早知道这些,也不至于临近毕业才发现自己“欠债”颇多,急得头发都掉了几缕。
首先,咱们抛开那些基础课的期末考,那玩意儿人人都要面对,没啥新鲜的。真正能拉开差距的,往往藏在那些“高大上”的学术活动里。你说,啥叫“高大上”?比如,你有没有听说过什么“挑战杯”、“互联网+”这种级别的创新创业大赛?我有个室友,平时看着挺佛系的,结果大二那年,被导师“拐”去搞了个啥子环保项目,天天泡实验室,我们都笑他是不是要提前退休了。结果呢?人家不仅项目拿了个省级二等奖,直接加了8个学分!8个啊!顶你两门专业课了都!而且,这玩意儿还自带光环,简历上亮出来,那叫一个熠熠生辉。你以为他们只是玩票?不,那背后是无数个通宵,无数次推翻重来,但也正因为这份投入,那些学分才来得格外踏实,也格外有分量。

还有啊,本科生科研项目,你以为那是研究生的专属?错!很多学校都有针对本科生的“大创”(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),或者各种实验室的开放课题。别怕自己基础差,有时候,导师就缺你这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。我隔壁班一个学霸,跟着教授做了个小课题,发了篇普通的期刊论文,虽然不是什么SCI,但学校一看,哟,这孩子有点东西!直接给了一笔“创新学分”,少说也有三五个。这可比你辛辛苦苦考几个90分来得划算多了,而且,你还提前体验了一把科研的魅力,以后考研、出国,那都是妥妥的加分项。
再聊聊那些学科竞赛。什么数学建模、英语演讲、编程大赛……我刚进大学的时候,觉得这些都是天才玩的游戏,自己这种凡人,还是老老实实做个分母吧。后来才发现,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!就说数学建模吧,那玩意儿考验的不是你多聪明,而是你团队协作、资料查找、熬夜肝报告的能力。我有个学长,他数学成绩平平,但建模比赛拿了个国二,原因无他,就是他找资料、排版、写报告的功夫一流。这一下,不仅学分收入囊中,还因此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,甚至后来找工作的时候,面试官都对他这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赞不绝口。所以,别给自己设限,很多时候,你缺乏的不是能力,而是那份尝试的勇气。
除了学术殿堂里的折腾,外面的花花世界也能给你“挣”来学分。你实习过吗?很多学校的专业课程里,都会有“社会实践”或者“实习实训”这块儿。别觉得就是走个过场,敷衍了事。如果你能找到一份跟专业高度相关的实习,并且在实习结束后,认真写一份高质量的报告,甚至能得到实习单位的评价,那么恭喜你,这学分基本就稳了。我有个朋友,暑假去了一家传媒公司实习,一开始也是打杂,端茶倒水那种。但他聪明啊,主动请缨帮着剪辑、写文案。最后公司给他出了份盖章的实习证明,学校看他表现好,直接给了2个“实践学分”。这不比你在宿舍躺着刷剧强百倍?
再说那些五花八门的职业资格证书。我知道有些学校,对某些特定专业的学生,如果你能考取像CPA(注册会计师)、高级翻译证书、或者某些行业认可的IT认证,是可以抵扣部分选修课学分的,甚至直接给你加创新学分的!当然,这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的证书都能算数,一般都是含金量极高的那种。所以,如果你有这方面的天赋或者规划,不妨早点儿研究一下学校的政策,说不定,你考证的辛苦,能为你省下几门课的麻烦呢!
语言能力也是个隐藏的“加分怪”。我知道我的学校,如果你英语六级考得特别高,比如600分以上,或者雅思、托福成绩达到一定标准,可以申请免修大学英语进阶课程,甚至抵扣部分选修课学分。这可不是个小数目!想当年,我为了过四级焦头烂额,哪里想过还能用高分来“免死金牌”?这真是应了那句话,知识就是力量,高分更是实实在在的学分啊!
接下来,咱们聊聊最容易被忽略,但又最接地气的“素质拓展”学分,或者叫“第二课堂”学分。这玩意儿简直是大学生活的“万金油”,覆盖面广到你无法想象。
你是学生会干部吗?团委骨干?或者是某个社团的负责人?恭喜你,你的辛勤付出,很可能直接转化成学分!很多大学都有明确规定,担任学生干部,组织大型活动,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。我大学那会儿,当了个小小的部门副部长,学期末拿着活动策划书和总结去申请,居然也混到了1个学分!虽然不多,但胜在轻松啊,而且还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,认识了更多朋友。这种学分,简直是“一鱼多吃”的典范。
志愿者服务也是一个大头。你参加过支教、爱心义卖、大型赛事志愿者吗?只要是校方认可的、有明确服务时长的志愿活动,很多都能折算成学分。我记得我们学校有个“志愿服务学分”专门的栏目,你只要把服务证明提交上去,就能兑换。这可不是让你去“做秀”,而是鼓励大家多参与社会实践,培养责任感。想想看,你帮助了别人,提升了自己,还能拿到学分,何乐而不为?
艺术特长和体育竞技也别放过。如果你是学校合唱团、舞蹈队、话剧社的成员,或者校篮球队、足球队的主力,代表学校参加了比赛,获得了荣誉,这些都是能加学分的!我们学校每年都有“艺术类学分”和“体育类学分”的申报通道。我有个同学,天天泡在健身房,后来加入了校篮球队,代表学校出去打了几场比赛,拿了个市级冠军,结果人家不仅身体棒,还顺带拿了2个学分!你是不是觉得大学生活突然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了?
还有那些五花八门的讲座和通识教育课程。很多大学都会邀请各界大咖来学校做讲座,或者开设一些非常规的选修课,比如电影鉴赏、哲学漫谈、心理学入门等等。这些课程或者活动,有些是直接计入选修学分的,有些则可以计入“素质拓展”学分。别小看这些讲座,有时候,一个小时的分享,不仅能开拓你的眼界,还能让你轻松拿到0.5个甚至1个学分,简直是白捡的好事儿!当然,前提是你得认真听,有时候还会要求你写个感想什么的。
甚至,有些学校还鼓励学生修读双学位或者辅修专业。这当然意味着更多的学习任务,但实打实的学分增加,以及未来就业时更广阔的竞争力,绝对是值得的投入。我有个朋友,本科是计算机的,但对金融特别感兴趣,于是辅修了经济学。毕业的时候,他不仅拿到了两个专业的学位证,学分更是比我们这些“单科狗”高出一大截,找工作的时候,那真是香饽饽。
再说说现在很流行的在线课程(MOOC/SPOC)。有些大学已经开始尝试将这些优质的线上课程纳入正规的学分体系。比如,你在某某大学的MOOC平台修了一门课,通过了考核,学校经过审核认可后,就能抵扣你本校的相应学分。这给那些想学习校内没有的课程,或者想提前修完学分的同学,提供了极大的便利。但注意,这需要学校明确的政策支持,不是所有学校都行的通的。
看到这里,你是不是有点儿懵,又有点儿兴奋了?我跟你说,大学里的学分体系,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,也远比你想象的要灵活。它不再是单一的“考试定生死”,而是鼓励你全面发展,鼓励你探索未知,鼓励你走出舒适区。
当然啦,不同学校、不同专业,甚至不同届的学生,具体的加分政策都会有细微差别。所以,我的建议是:
- 翻手册! 新生入学的时候,学校都会发一本厚厚的学生手册,里面肯定有关于学分认定的详细说明,包括各种加分项目的细则。别把它束之高阁,那可是你的“葵花宝典”!
- 问学长学姐! 他们是第一线的情报员,亲身经历过,知道哪些路子好走,哪些是坑。
- 关注学校官网和教务处通知! 很多最新的政策和活动信息,都会第一时间发布在那里。
- 主动出击! 别等着机会来敲门,去社团看看,去实验室转转,去参加讲座,去跟老师聊聊你的想法。
学分啊,它不仅仅是个数字,它更是你大学四年丰富多彩的缩影。当你回头看时,你会发现,那些为了拿学分而付出的努力,其实也悄悄雕刻了一个更好的自己。别再只盯着期末成绩单了,抬起头,你会发现,加学分的康庄大道,宽着呢!去闯吧,去体验吧,你的大学生活,值得拥有更多的精彩,也值得拥有更多的学分!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