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敢说,这篇关于“大学里都有哪些专业”的吐槽,比你老师讲的还管用!
讲真,每次看到高三的学弟学妹们,揣着那本厚得能当枕头的《报考指南》,一脸迷茫地问:“学长,大学里都有哪些专业啊?”我就特想把他们摇醒。这问题问的,就好像在问“世界上的饭馆都有哪些菜”一样,答案是无穷无尽,而且对你个人来说,99%都是毫无意义的。
你手里的那本指南,与其说是地图,不如说是一本乱码的电话黄页。上面密密麻麻的专业名字,什么“勘查技术与工程”、“思想政治教育”、“非织造材料与工程”……听着就让人头大,对吧?感觉每个字都认识,但连在一起就仿佛是外星语。

所以,别再傻乎乎地去背那些专业名了。咱们换个活法,我带你用“人话”来逛逛大学这座专业迷宫。
首先,你得明白,大学里的专业江湖,基本可以分成几个大的“门派”。
第一个门派,也是最声势浩大的,我管它叫“财富密码派”。这帮人,就是你爸妈天天在你耳边念叨的那些。为首的两位护法,一个叫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”,另一个叫“金融学”。门下弟子还有软件工程、人工智能、数据科学、经济学等等。他们的口号特简单:搞钱!毕业了就能闻到钱味儿。你选了这派,就等于半只脚踏进了互联网大厂或者陆家嘴的写字楼。但你得想清楚,这条路挤得头破血流,你得做好天天对着屏幕码代码到头秃、或者跟K线图斗智斗勇到心悸的准备。这碗饭,香是真香,但烫嘴也是真烫嘴。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那个拿年薪百万的“大神”,更多的是在996的洪流里挣扎的普通人。
第二个门派,叫“人间基石派”。这个门派听起来就特别稳。土木工程、机械工程、电气工程、临床医学、法学、师范类……这些专业,就是构建我们这个社会正常运转的螺丝钉和齿轮。你想想,没有盖楼的,你住哪?没有造机器的,你用啥?生病了谁给你看?有纠纷了谁帮你断?你未来的孩子谁来教?都是他们。这个门派的特点是,越老越吃香,有一种时间的复利。但前期投入巨大,学医的,五年本科只是个开始,后面还有规培、读博的漫漫长路,等你出山,头发可能都白了。学工科的,得有扎进图纸和实验室里,不问世事的觉悟。这条路,走起来踏实,但可能没那么快见到“花花世界”。
然后,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门派,我称之为“仰望星空派”。文学、历史、哲学、艺术、社会学、人类学……这些专业,听起来就仙气飘飘。他们不直接教你怎么赚钱,也不教你怎么盖楼。他们教你认识你自己,认识这个世界。他们探讨的是“人为什么活着”、“美是什么”、“社会是如何构成的”这些终极问题。选这条路的,多半是心里有点理想主义的火苗。毕业后,他们可能会成为作家、学者、策展人、记者,或者……一个对世界有更深刻理解的普通上班族。这条路最大的挑战在于,它离“钱”比较远,需要你内心足够丰盈,甚至得有点“不食人间烟火”的勇气。当然,把爱好变成工作,那种快乐,也是“财富密码派”很难体会的。
哦对了,还有一拨人,是“交叉地带的游侠”。比如“管理科学与工程”,一半是技术一半是管理;“工业设计”,一半是艺术一半是工程;“城市规划”,一半是建筑一半是社会学。这些专业就像是武侠小说里的混血高手,身兼数家之长。他们是未来的“万金油”,哪里都需要,但可能哪边都钻得没那么深。他们的优势在于视野开阔,能连接不同的领域,缺点是,如果学艺不精,容易样样通样样松。
说了这么多门派,你是不是感觉清晰了一点?
其实,大学的专业远不止这些。还有农学,研究怎么让我们吃得更好更饱;有军事学,保家卫国;还有各种小众到你可能都没听过的,比如草业科学、葡萄与葡萄酒工程、殡葬管理……世界有多大,人类的需求有多奇特,大学的专业就有多五花八门。
所以,别再纠结于“大学里都有哪些专业”这个大而无当的问题了。你应该问问你自己:
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?
你喜欢跟数字和逻辑打交道,还是喜欢跟人和情感打交道?你是享受从0到1创造一个东西的快感,还是享受研究一个问题直到水落石出的成就感?你是愿意为了一个明确的高薪目标忍受枯燥,还是愿意为了内心的热爱接受一份平凡的收入?
把这些问题想明白了,再去那本厚厚的指南里找答案。那时候,那些冰冷的专业名字,才会一个个在你眼前活起来,变成一条条通往未来的,具体的路。
记住,专业没有绝对的好坏,只有适不适合。选错了,无非是大学四年过得拧巴一点,大不了还可以转专业、考研换方向,人生路长,随时可以拐弯。但如果在选择的关口,你连自己内心的声音都懒得去听一下,那才是最大的遗憾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