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止三国!聊聊古城求学那些事儿,荆州的大学有哪些宝藏院校?
每次有人跟我提荆州,我脑子里蹦出来的画面总那么几个,要么是关二爷横刀立马,要么就是那圈厚重得能把时间都挡在外头的古城墙。但对我来说,荆州啊,它不止是历史书上那个“兵家必争之地”,它更是我四年青春记忆的坐标,一个弥漫着早堂面香气和樟树味道的,我读大学的地方。
所以,当有人在后台问我,“荆州的大学有哪些?”这个问题时,我一下子就来劲了。这可不是简单地给你甩个名单就能完事儿的。选大学,不就是在选未来几年你要扎根的城市,要呼吸的空气,要交往的人嘛。来,搬个小板凳,听我这个“老荆州”给你好好唠唠。

首先,你绕不开的,是那个巨无霸——长江大学。
我们都习惯叫它“长大”。这个名字取得真好,既是校名,又像是对每个从这里走出的学子的一种祝福。说它是巨无-霸,一点不夸张。它不是那种一眼能望到头的小巧玲珑型校园,它是个 sprawling giant,一个 sprawling kingdom,校区散落在荆州城的好几个角落,甚至在武汉还有个分舵。你在东校区,可能谈了个西校区的恋爱,那恭喜你,你们的爱情故事堪比同城异地恋,每天靠着那趟挤得像沙丁鱼罐头的校车维系。
“长大”的底子,是石油,是农学。这俩是它的王牌,根扎得特别深,深到什么程度呢?就是你走在校园里,能感觉到那种扑面而来的、属于工科和农科院校特有的朴实和硬核气质。校园里穿着勘探服、扛着仪器的学长,那绝对是一道风景线。但这绝不意味着“长大”偏科。它是个综合性大学,文、理、工、农、医、教、经、法、管、艺,啥都有。就像一个家底雄厚的大家族,总有一款专业能对上你的胃口。
在“长大”读书是种什么体验?大概就是一种“大隐隐于市”的感觉。学校太大了,自成一个生态圈。食堂好几个,每个食堂都有自己的拿手菜。传说中的“堕落街”就在西门外,那条永远挤满了人和食物香气的巷子,承载了多少届“长大”学子关于青春、宵夜和友情的记忆。烤冷面、锅盔、铁板烧……现在想起来,我口水都快流出来了。
说完老大哥“长大”,就得聊聊后起之秀——荆州学院。
这所学校,你要是几年前来问我,它还叫“长江大学文理学院”,是“长大”的独立学院。现在,它转设成功,有了自己响当当的名号。这感觉,就像是大家族里一个特别有出息的旁支,自己出去单干,还干得风生水起。
如果说“长大”像个沉稳厚重的大哥,那荆州学院就更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人。它的校园氛围感觉更紧凑,师生关系也可能因为规模没那么庞大而显得更亲近一些。你在这里,不太会迷路,从宿舍到教学楼,可能就是一首歌的时间。这种“小而美”的体验,对于一些喜欢温馨、紧密社群感的同学来说,吸引力简直爆棚。
它的专业设置更偏向应用型,接地气。因为它脱胎于文理学院,所以人文社科和理学的基础都不错,同时也在努力发展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专业。在这里读书,你能更直接地感受到荆州这座城市的脉搏。校园可能没那么“与世隔绝”,你一出门,就融入了荆州的市井生活,这种感觉,妙不可言。
当然,荆州的高等教育版图里,不止这两位。还有像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这样的专业性院校,虽然名字里带“专科”,但它在中医药领域的专业度和影响力,在圈内是很有口碑的。如果你立志学医,特别是对传统医学有浓厚兴趣,这里绝对是值得你深入了解的地方。它的荆州校区,同样浸润在这座古城的文化气息里。
除了这些,还有一些职业技术学院,它们像是城市的“技能加油站”,为荆州乃至整个区域输送着大量的技术人才。
其实,在荆州读大学,你得到的远不止一张文凭。
你得到的是什么呢?是在一个没有地铁、生活节奏慢悠悠的城市里,学会和自己相处的能力。你可以在一个飘着小雨的午后,租一辆自行车,慢悠悠地骑上古城墙,看脚下的护城河水波不兴,看远处的屋顶炊烟袅袅,那一刻,课业的烦恼、未来的迷茫,好像都能被这千年的风吹散一点点。
你得到的是一张刁钻的嘴。荆州的早饭,叫“过早”,是一天中最有仪式感的事情。早堂面、牛肉米粉、汽水粑粑、糯米包油条……四年下来,足以把你培养成一个对碳水和码子(浇头)有着极致追求的美食家。
所以,当你在搜索“荆州的大学有哪些”时,我希望你看到的,不只是一串冰冷的校名。而是长江大学那广阔的校园和硬核的学术气息,是荆州学院那年轻的活力和与城市的无缝衔接,更是这一切背后,那座用历史、美食和慢生活节奏包裹着你的、独一无二的古城荆州。
它不是一线城市,给不了你最前沿的喧嚣和繁华。但它能给你一段沉静的、可以专注自身成长的大学时光。而这份沉静,在今天这个浮躁的时代里,或许才是最奢侈的馈赠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