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再只知道宝塔山了!聊聊延安的大学有哪些,那可是另一道光!
每次有人一听我来自延安,眼神里就自动播放纪录片,宝塔山、窑洞、小米加步枪……我懂,我全懂。但说真的,咱能不能聊点别的?比如,你问问我,“延安的大学有哪些?”这个问题一出,嘿,那话匣子可就彻底打开了。因为这片黄土地上跳动着的,绝不只有尘封的历史,还有一颗颗年轻、滚烫、正在做梦的心。而这些心,就聚集在那些大学里。
要说延安的大学,那绕不开的,绝对是延安大学。这可不是随便一所地方院校,我跟你讲,它的根,深得能扎到那段最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去。它的前身,是鲁迅艺术学院,你想想,那是怎样一个星光璀璨的存在?何其芳、艾青……这些名字,随便拎一个出来,都是文学史上的坐标。所以,延大的气质里,天生就带着一股子“文艺范儿”和“硬骨头”的混合体。

走在延大校园里,那种感觉特别奇妙。你可能上一秒还路过一栋现代化的教学楼,窗明几净,学生们抱着电脑行色匆匆,下一秒拐个弯,就看到一排颇具年代感的苏式建筑,红砖墙上爬满了藤蔓,仿佛在悄悄诉说着过去的故事。这种时空交错感,就是延大独有的味道。它既有综合性大学的包罗万象——文、理、工、医、农,样样不落,特别是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共党史研究,那在国内是妥妥的第一梯队,毕竟,谁能比它更“根正苗红”呢?同时,它又带着一股黄土高原的质朴劲儿。这里的学生,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,眼神里透着一股子实在和认真。
我总觉得,延大就像是延安这座城市的“压舱石”和“发动机”。白天,它是学术的殿堂,晚上,它就成了整座城市最有活力的地方。新校区的夜市、老校区门口的小吃街,那叫一个人声鼎沸。刚下晚自习的学生们三五成群,围着一个烤冷面的小摊,一边哈着白气,一边热烈地讨论着什么。那股子烟火气和青春气息,能瞬间把人从厚重的历史感里拉回到活色生香的当下。哦对了,千万别忘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,那可是整个陕北地区的医疗中心,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,这也是延大深深融入这座城市血脉的证明。
当然,把“延安的大学有哪些”这个问题只用一个“延安大学”来回答,那可就太片面了。延安,还有另一张重要的教育名片——延安职业技术学院。
如果说延大是延安的“大脑”,负责思考和传承,那延职院,绝对就是延安的“双手”,负责实践和创造。这所学校,务实得很。它的专业设置,几乎都是冲着解决实际问题去的。石油化工、机电工程、学前教育、护理……每一个专业,都像是为延安乃至陕北的经济社会发展量身定做的。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,动手能力超强,下了车间就能干活,进了医院就能上手。他们就像一颗颗饱满的种子,撒在这片土地上,迅速生根发芽,成为各个行业的中坚力量。
我认识一个延职院学机电的小伙子,毕业后就去了延长石油,天天跟那些“磕头机”打交道。他跟我说,虽然工作辛苦,但看着自己维护的设备平稳运行,把地下的“黑金”源源不断地抽上来,那种成就感,特别踏实。你看,这就是延职院赋予他们的底气——一种靠手艺吃饭、靠技术立身的踏实感。
除了这两所“主力军”,延安的教育体系里还有一些重要的补充,比如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延安分校(现在叫陕西开放大学延安分校),它为许多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人提供了继续学习、提升自己的平台,让学习这件事,贯穿了许多延安人的一生。
所以,下次你再来延安,别光顾着去枣园、杨家岭打卡了。我建议你,傍晚时分,去延安大学的校园里走一走,看看操场上奔跑的身影,听听图书馆里传来的翻书声;或者去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训基地看一看,感受那种机器轰鸣中蕴含的创造力。
你会发现,宝塔山下的灯光,不仅仅照亮了历史的遗迹,更照亮了一张张年轻的脸庞。延安的大学有哪些?它们是延安大学的深厚底蕴,是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的实干精神,是这座城市不息的脉搏,是黄土高原上最动人、最有希望的光。这束光,连接着过去,也照耀着未来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