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生社团有哪些

学哥帮 选学校评论阅读模式

学长亲述:大学生社团有哪些?别光看热闹,这份超真实的社团“派系”剖析图鉴请收好!

说真的,每到开学季,“大学生社团有哪些”这个问题简直就是新生群里的月经贴,一遍遍地被刷屏。作为一名已经毕业,踩过无数坑、也收获过无数感动的“社团老油条”,今天我不想给你一份干巴巴的、像学校官网那样无聊的社团列表。不,那太没劲了。

我想带你沉浸式地体验一下,大学社团这个五光十色、有时甚至有点光怪陆离的小江湖,到底分成了哪些“派系”,以及你,一个满怀憧憬又有点懵懂的小萌新,该如何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归属,而不是沦为“幽灵社员”。

大学生社团有哪些

你想象一下那个画面:开学没多久的“百团大战”,操场上人山人海,彩旗飘飘,各个社团的摊位挤得像沙丁鱼罐头。音响里放着震耳欲聋的音乐,热情的学长学姐举着传单,眼神发光地锁定每一个路过的、脸上写满迷茫的你。

这时候,你看到的不是社团,是无数个平行世界的入口。而这些入口,大致可以归为这么几个画风迥异的“派系”。

第一大派系:卷王养成系——简历上的“硬通货”

这类社团,目标极其明确,就是为了给你那张未来求职时递出去的简历,镀上一层闪闪发光的金边。它们通常听起来就很高大上。

比如,模拟联合国协会(模联)。西装革履,指点江山,一口流利的英文辩论,仿佛下一秒就要去日内瓦开会。加入这里,你收获的不仅仅是国际视野,更是信息检索、公开演讲和逻辑思辨的魔鬼式训练。当然,代价就是无数个熬夜写立场文件的夜晚,和为了一个议题跟队友争得面红耳赤的瞬间。

还有辩论队。这绝对是语言的角斗场,思想的健身房。准备一场辩论赛,强度不亚于准备一门期末考。从立论到反驳,从查资料到模拟对战,每一个环节都在榨干你的脑细胞。但当你站在赛场上,有理有据地将对方问得哑口无言时,那种成就感,无可替代。

此外,还有各类学术竞赛类社团,什么数学建模、机器人大赛、商业挑战赛……它们是学霸们的聚集地,是未来科学巨匠和商业精英的摇篮。功利吗?有点。但含金量也是实打实的。想保研、想拿国奖、想进大厂实习?这些社团就是你的高速通道。

第二大派系:同好抱团系——多巴胺的“直给天堂”

如果说第一类社团是为了“前途”,那这一类社团,就纯粹是为了“快乐”,为了那些不计得失、只因热爱的闪光时刻。

这里的种类可就海了去了。从汉服社、动漫社,到轮滑社、街舞社,再到冷门一点的推理社、中古史研究社、甚至是多肉植物养护社……五花八门,只有你想不到,没有他们开不了。

我当年就一头扎进过一个电影社。我们干嘛呢?每周找个空教室,拉上窗帘,用投影仪放一部冷门佳片。看完大家也不急着走,就地一坐,天南地北地聊。从导演的镜头语言,聊到演员的八卦,再聊到自己的人生。没有KPI,没有强制任务,只有一群气味相投的灵魂,在光影里找到了共鸣。

这类社团的核心,就是“圈子”。你在这里找到的,是一群跟你有着同样“怪癖”的朋友。你们可以为了一个偶像彻夜狂欢,可以为了一个游戏角色争论不休,可以一起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招摇过市,完全不在乎外人的眼光。这种归属感,是大学里最宝贵的财富之一。纯粹的热爱。仅此而已。

第三大派系:技能点亮系——性价比超高的“第二课堂”

这一派系的社团,非常务实。它们不追求高深的理论,也不完全沉溺于兴趣,而是教你一门实实在在的、能拿得出手的技能。

最典型的就是摄影协会。从零开始教你认识光圈、快门,带你出去采风,办作品展。一个学期下来,你可能就从一个只会用手机美颜的小白,变成了能拍出惊艳朋友圈大片的“准摄影师”。

还有演讲与口才协会。是不是很多人都有公开演讲恐惧症?手心冒汗,两腿发软。来这里,学长学姐会带着你从最简单的自我介绍开始,一步步练习,直到你能在百人面前侃侃而谈。这项技能,无论你未来做什么工作,都将受益终身。

类似的还有PS社、视频剪辑社、外语角、乐器社等等。它们就像一个个浓缩的技能培训班,但比外面的培训班便宜太多,而且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陪你一起进步。这笔投资,绝对稳赚不赔。

第四大派系:江湖历练系——提前体验“社会人”

最后这一派,成分就比较复杂了。主要指的就是学生会、团委、各类院系分会以及一些大型的公益组织、志愿者协会

说它们是“小江湖”,一点不为过。在这里,你不仅要干活,还要学会“做人”。如何与不同部门的同学沟通协作?如何跟老师、赞助商打交道?如何组织一场几百上千人的大型活动?这些都是极好的锻炼。我见过太多同学,在这里从一个羞涩内向的新生,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活动总负责人。

但同时,这里也可能存在一些官僚气息、人际关系复杂的问题。你可能会遇到推诿扯皮的“甩锅侠”,也可能为了写一份活动策划而通宵达旦,最后功劳却被别人抢走。

所以,对于这一派系的社团,我的建议是:想清楚你想要什么。如果你想锻炼组织协调能力,拓展人脉,不怕苦不怕累,那这里绝对是你的绝佳平台。但如果你只是想安安静静地发展个爱好,那还是绕道而行吧。

那么,到底该怎么选?

别傻乎乎地在“百团大战”上被几句热情的口号、几张精美的传单就忽悠瘸了。我的建议是:

  1. 先问问自己 :你上大学,除了学习,最想获得什么?是闪亮的履历,是一门新技能,是一群疯玩的朋友,还是社会经验?想清楚这个,你就有了方向。
  2. 至少去试听一次 :别急着交会费、填报名表。几乎所有社团都有迎新活动或者体验课,去亲身感受一下那个氛围。看看社团的成员是不是你喜欢的那类人,活动内容是不是真的有趣。
  3. 找“非宣传期”的社员聊聊 :招新时,谁都会把自己的社团夸得天花乱坠。去找一个普通社员,问问他们平时的活动频率、氛围怎么样、会不会很累。这才是最真实的信息。
  4. 贪多嚼不烂 :选1-2个真正喜欢的,深度参与,远比报名5-6个最后都成了“幽灵社员”要强得多。社团的意义在于投入,而不在于你名字出现在了多少个社员名单上。

大学社团,说白了,就是你用最低的试错成本,去探索自己另一种可能性的地方。在这里,你可以是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主角,也可以是幕后默默付出的英雄;你可以是挥斥方遒的未来领袖,也可以是沉浸在自己小世界里的快乐宅。

多年以后,你或许会忘记高数课上某个复杂的公式,但你大概率会记得,那个为了晚会节目通宵排练的夜晚,那个和朋友们在草地上弹着吉他唱着跑调的歌的黄昏。

所以,别再问“大学生社团有哪些”了。去闯,去试,去疯,去野。找到你的那个“派系”,然后,让那段经历,成为你青春里最生动、最滚烫的一页。

学哥帮
  • 本内容来自网友投稿分享,如有侵权,请联系(点这里联系)删除。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w.xuegebang.com/21122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