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生电视剧有哪些?这份骨灰级剧单,带你重温那段又燃又二的青春
讲真,每次有人在群里甩出一句“剧荒了,求推荐”,底下刷刷刷冒出来的答案,总让我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。怎么十年过去了,大家聊起大学生活,还是绕不开那几个老面孔?不是说它们不好,而是,我们的青春记忆库,是不是也该更新一下了?
所以,今天不想当什么客观中立的盘点机器,就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,掏心掏肺地聊聊,这些年,到底有哪些关于大学的剧,真正戳中了我的心巴,或者说,精准地在我那段兵荒马乱的青春回忆上,开了一枪。

你问大学生电视剧有哪些?别急,我们不按年份,不按评分,就按“味道”来。
第一种味道,叫“人间真实,真实到想报警”。
首当其冲的,必须是《二十不惑》。这部剧,简直就像在我们宿舍床底下安了个摄像头。它没有那种全员恋爱脑、不食人间烟火的悬浮感。相反,它把大学毕业前夕那种一地鸡毛的窘迫、迷茫和挣扎,掰开了揉碎了给你看。
四个女孩,四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。是那个为了转正,天天在办公室点头哈腰,被上司pua还得笑脸相迎的“社畜预备役”姜小果?还是那个家里有点小钱,追星打扮,却在人情世故上跌跌撞撞的段家宝?或者是那个一心想当美妆博主,结果发现流量世界水深火热的罗艳?还有那个看似高冷,实则被家庭关系和金钱所困的梁爽。
看她们,就像在看自己和身边的朋友。你会看到为了一个实习机会挤破头的狼狈,会看到第一次领到工资时的那点小心酸和雀跃,会看到和室友因为生活习惯吵得天翻地覆,下一秒又因为一顿火锅和好如初的别扭。它不美化,也不刻意卖惨,就是把生活血淋淋地撕开给你看,然后告诉你,嘿,二十岁,迷茫就对了,谁不是一边哭着一边往前跑呢。
第二种味道,是“理想主义的糖衣炮弹”。
我知道,我知道,生活已经够苦了,谁不想在电视剧里做个梦呢?这种梦,肖奈大神必须拥有姓名。没错,就是《微微一笑很倾城》。
这部剧,可以说是大学生活的一个“美颜滤镜开到最大”的版本。你告诉我,哪个大学的计算机系大神长成杨洋那样?哪个大学的系花美得像郑爽巅峰期?哪个大学的恋爱,是从游戏奔现,一路甜到发齁,没有任何误会和狗血的?
不存在的。
但这重要吗?不重要!我们看的就是这个“不存在”。看它,就是心甘情愿地被这颗“电子糖精”齁到。它满足了我们对大学爱情最不切实际、最粉红泡泡的幻想。没有挂科的烦恼,没有找工作的压力,只有穿着白衬衫的少年在阳光下等你,在游戏里为你打下一片江山。这种极致的浪漫,就像一剂多巴胺,精准地注射进我们渴望甜蜜的心脏里。偶尔沉溺一下,没什么不好。
同类型的还有《亲爱的,热爱的》,虽然主战场是CTF电竞圈,但那股子为了梦想和热爱一头扎进去的劲儿,太有大学社团那味儿了。一群年轻人,挤在俱乐部里,吃着泡面,熬着通宵,眼睛里闪着光。这种纯粹的热血,是大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,也是我们这些“社畜”回望时,最怀念的东西。
第三种味道,是“时代的眼泪,但余味悠长”。
有些剧,可能画质都开始泛黄了,但它们探讨的东西,放到今天,依然能让人心里咯噔一下。比如稍微有些年头的《我的青春谁做主》。
现在看,里面的服化道可能有点土,但它当年讨论的“逃离家庭、追求自我”的核心,简直是超前的。赵宝刚导演太懂年轻人那种迫不及待想证明自己,结果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的状态了。钱小样们的故事,是属于上一代人的青春阵痛,但那种与父母的观念冲突,对未来的迷茫探索,本质上和现在的我们没什么两样。它就像一杯陈年的酒,入口有点冲,但回味起来,全是岁月的味道。
当然,还有一些“非典型”选手。
比如漫改剧《棋魂》。严格来说,它不是纯粹的大学剧,但它把那种青春期的“中二”、执拗和为了一个目标奋不顾身的“燃”,拍得淋漓尽致。时光和褚嬴,那种跨越千年的知己情,那种为了“神之一手”拼尽全力的专注,不就是我们在大学里,为了一个喜欢的专业、一个热爱的社团、一个痴迷的爱好而“走火入魔”的样子吗?那种感觉,太珍贵了。
所以,你看,大学生电视剧有哪些?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。
它可能是一面镜子,像《二十不惑》,让你在里面看到自己狼狈又坚强的影子。它也可能是一扇窗,像《微微一笑很倾城》,让你窥见一个理想中完美无瑕的乌托邦。它还可能是一本旧相册,像《我的青春谁做主》,翻开来,是属于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。
这些剧,用光影编织了无数个平行时空的大学生活。我们在其中,或共鸣,或逃避,或怀旧。但最终,它们都指向了同一个地方——那段再也回不去,却永远在我们生命里闪闪发光的,四年时光。而我们看的,又何尝是电视剧呢?我们看的,分明是自己的青春啊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