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魂拷问:上海大学有哪些学校?上大学长带你逛遍三大校区,内附选课避雷指南!
每次放假回家,总有那么几个亲戚朋友,一脸好奇地凑过来问:“哎,你在上海大学,具体是哪个学校啊?” 我天,这问题简直是直击灵魂。我该怎么跟他们解释,上海大学,它本身就是一所大学,而不是一个“大学联盟”?这问题背后,其实藏着一个更大的话题:上海大学到底有多大?它散落在上海的哪些角落?今天,作为你们的“野生”学长,我就带你们好好盘一盘,把上海大学的家底都给你们抖落干净。
首先,你得在脑子里建立一个概念:上海大学不是一个点,而是一张网。一张覆盖了上海西北角的,由几个风格迥异的校区组成的“生活学习网”。我们通常说的“上大”,主要是指三个主力校区:宝山、延长和嘉定。这三个地方,简直就是上大精神世界里的“三体”,互相独立,又靠着那趟摇摇晃晃的校车维系着脆弱又坚韧的联系。

先说咱们的“母星”——宝山校区。这地方,怎么形容呢?一个字,大。两个字,巨大。坐落在地铁七号线的终点站,颇有几分“与世隔绝,潜心修学”的仙气。你要是第一次来,没辆共享单车,光靠两条腿能把你走到怀疑人生。从教学楼到宿舍,再到食堂,感觉就像是完成了一次城市微型马拉松。但也就是这份大,才给了它大学城该有的辽阔感和包容性。
这里是上大的本部,绝大多数学院的大本营都在这儿。什么文学院、理学院、社会学院、机自学院、经管学院……基本上你能想到的主流专业,都被宝山校区给包圆儿了。标志性的建筑就是那个被我们戏称为“上海图书馆东馆(分馆)”的校图书馆,外观宏伟,内里更是卷王们的“修炼圣地”。到了期末季,你想在里面找个座儿?那难度不亚于春运抢票。宝山的生活气息是“完整”的,它像一个功能齐全的小镇,有自己的商业街,有各种食堂,有广阔的草坪和那片著名的“泮池”,养着一群永远吃不饱的黑天鹅。如果你向往那种传统意义上的、广阔无垠的大学校园生活,那么,宝山绝对是你的菜。
接着,咱们瞬移到市中心,看看延长校区。如果说宝山是“郊区大别野”,那延长就是“市中心精品小公寓”。从宝山坐校车过来,穿过漫长的外环隧道,当窗外的景色从大片绿地变成高楼林立时,你就知道,延长到了。这里面积不大,甚至有点迷你,但地理位置简直是王炸级别的。出门就是大宁国际商业广场,吃喝玩乐一条龙,幸福感瞬间拉满。
延长校区是艺术生的天堂。上海电影学院和上海美术学院这两个星光熠熠的学院就坐落于此。所以,走在延长校区,你总能看到各种打扮新潮、气质独特的艺术系同学,整个校区的氛围都透着一股浓浓的文艺范儿和创造力。这里的建筑也更有历史感,红砖墙的教学楼,爬满了藤蔓,仿佛每一块砖都在诉说着上海工业时代的故事。对于那些渴望随时能融入城市脉搏,享受都市繁华便利的同学来说,延长校区简直不要太香。当然,缺点就是,宿舍和活动空间相对紧张,想要像在宝山那样随便找块草坪躺下晒太阳,那还是有点奢侈的。
最后,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个略带神秘色彩的嘉定校区。嘉定校区,离市中心更远,甚至比宝山还要偏一些,紧挨着F1国际赛车场。这里是上大“国际范儿”和“精英感”最足的地方。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这里驻扎着两个王牌项目:悉尼工商学院(SILC)和中欧工程技术学院。顾名思义,这两个学院的国际化程度和学霸浓度都极高。
嘉定校区像一个独立的科技王国,有着自己独特的运行法则和社区文化。因为人少,所以师生关系、同学关系会更紧密。整个校区的设计也相当现代化,麻雀虽小五脏俱全。这里的学生,给人的感觉就是目标明确,行动力超强,日常交流中不时夹杂着英文。如果你是一个渴望沉浸式学习、享受小而精的社区氛围,并且对国际化教育情有独钟的学霸,那么嘉定绝对能满足你所有的想象。当然,代价就是,你可能要忍受一点“好山好水好寂寞”的清净。
聊完了这“三巨头”,是不是以为就结束了?别急,上大的版图还在扩张呢。近几年,一个全新的名字开始频繁出现——青浦校区。这是上海大学医学院的新基地,标志着上大在医学领域全面发力,这可是未来的新增长点,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。此外,上大还有一些分布在各地的研究院和合作基地,比如温州研究院等等,这些就像是上大伸向全国的触角,不断探索着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。
所以,回到最初那个问题:“上海大学有哪些学校?” 现在你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他们,上海大学,它本身就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,但它由宝山、延长、嘉定这三个性格鲜明的主校区,以及正在崛起的新校区和遍布各地的研究院共同构成。
你选择的不仅仅是一个专业,更是未来几年的生活方式。是选择在宝山的广阔天地里自由奔跑,还是在延长的都市霓虹下追逐艺术之梦,又或是在嘉定的国际化氛围里挑战自我?这道选择题,比高考志愿本身,或许更值得你深思。好好感受一下,你,属于哪一个上大?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