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音乐类专业

学哥帮 选专业评论阅读模式

2024年还想卷美国音乐类专业?看完这篇血泪史再决定!

说真的,每次看到有人在网上热血沸腾地问“申请美国音乐类专业需要准备什么”,我都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。那股子冲劲儿,那份对殿堂的向往,像极了十年前的我,拖着两个超重行李箱,一头扎进JFK机场人潮里的样子。今天,我就不跟你聊那些官网上都能查到的GPA、托福要求,也不想列一个冷冰冰的院校排名。我想跟你聊点别的,聊点琴房里汗水和泪水浸泡过的,只有过来人才懂的“内幕”。

你想象中的美国音乐学院生活是什么样的?是在卡内基音乐厅聚光灯下谢幕,还是在林肯中心和某位大师擦肩而过?是在草坪上和各国同学即兴jam一曲爵士,还是在录音棚里创造下一首格莱美金曲?

美国音乐类专业

打住,快醒醒。

真实的留学生活,更可能是凌晨三点的琴房。那味道你一辈子都忘不了,旧木头、松香、汗水和外卖披萨混合的气味。琴房,那是个什么地方?对我来说,它是一座孤岛,一个祭坛,也是一个刑场。你每天把自己锁在里面8个小时,10个小时,甚至更久。手指磨出茧,肩膀练出伤,为的只是在下周的专业课上,能让那位可能一辈子都没正眼瞧过你的俄罗斯老教授,从鼻子里轻轻“嗯”一声。

竞争?这个词太温和了。在美国顶尖的音乐学院里,那不叫竞争,那叫“厮杀”。你的同学,昨天还跟你一起喝咖啡聊八卦,今天就能在乐团首席竞选上把你“干掉”,而且面带微笑。每个人都是天才,每个人都身怀绝技,每个人都玩了十几年乐器。你引以为傲的那点天赋,扔进这片海里,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。我记得我第一次jury(期末专业考试),弹完一首拉赫玛尼诺夫,手抖得连谱子都拿不稳。台下坐着一排教授,面无表情,眼神好像在解剖你,在评估你这块“材料”还有没有雕琢的价值。那种赤裸裸的审视,比任何批评都更让人胆寒。

我们再来解构一下“美国音乐类专业”这个看似光鲜的词。它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标签,而是一个巨大的、分支复杂的世界。

如果你想走演奏(Performance)这条路,恭喜你,你选择了hard模式中的地狱难度。茱莉亚、柯蒂斯、新英格兰……这些名字听起来金光闪闪,背后是天文数字般的学费和低到尘埃里的录取率。柯蒂斯甚至因为全额奖学金,被称为“天才收容所”,寻常人家的孩子,哪怕有才,也常常被拒之门外。你不仅要技术好,你还得有“故事”,有“音乐性”,有那种能让招生官眼前一亮的东西。说白了,你得是个万里挑一的“怪物”。

音乐教育(Music Education)呢?听起来像条退路,一条安稳的出路?别天真了。在美国当音乐老师,尤其是在公立系统,你需要面对的远不止是教孩子唱“Do-Re-Mi”。你要跟复杂的教育体系打交道,要处理经费削减的问题,要面对可能对艺术毫不在意的学生和家长。印第安纳大学、伊萨卡学院的音乐教育专业非常强,但他们培养的是教育家,而不是找不到演奏工作的“备胎”。你需要极大的热情和耐心,这又是另一种修行。

还有作曲(Composition)音乐理论(Music Theory)。这条路更孤独。你面对的不再是观众,而是五线谱和无尽的、深奥的和声理论。耶鲁、哥伦比亚的作曲系,那都是学术的象牙塔。你的作品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被大型乐团演奏,你的理论研究可能只有圈内几个老学究能懂。毕业后的出路?要么继续读博,在学术圈里卷生卷死,要么转行去做点别的。当然,为电影、游戏配乐是另一条分支,但这需要你混迹在洛杉矶或纽约,不仅懂音乐,更要懂商业、懂人脉。

这几年大火的音乐技术(Music Technology)音乐制作(Music Production),以伯克利音乐学院为代表,看起来很酷,对吧?各种顶尖设备,最新的软件。但你要知道,这条赛道同样挤满了人。你不仅要和科班生竞争,还要和那些在自己卧室里就能做出爆款歌曲的野生天才们竞争。技术更新换代飞快,今天你学的软件,明天可能就过时了。这要求你是个终身学习者,还得是个社交达人,不然谁会把项目交给你做?

说到钱,这可能是最现实,也最残忍的部分。一年七八万美元的开销,在大城市只会更多。账单上的数字长得像电话号码,每一次付学费都像在割肉。奖学金?有,但那是给最顶尖的1%的人准备的。大部分人,都是靠着家里的积蓄,甚至是贷款,在支撑着这个脆弱的梦想。你得学会精打细算,在超市对着打折标签研究半天,为了省点钱可以自己做饭吃一个月。这种经济压力,会像幽灵一样时刻伴随着你,让你在追求艺术的同时,不得不思考“我这样到底值不值”的终极问题。

毕业了呢?你以为就解放了?不,那才是真正挑战的开始。一张OPT签证,有效期短得可怜。你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,找到一份能让你留下来的工作,这对于艺术生来说,难于登天。于是,大部分人开始了“打零工”生涯:在餐厅端盘子,在琴行教几个初学者,给婚礼当背景音乐,去小酒吧驻唱……你曾经在音乐厅里演奏肖邦,如今却要在嘈杂的环境里弹奏《月亮代表我的心》,只为了支付下个月的房租。那种落差,足以击碎任何一个不够坚强的心脏。

那么,说了这么多“坏话”,我是不是在劝退你?

不完全是。

我想说的是,选择美国音乐类专业,你需要的绝不仅仅是天赋和金钱。你需要的是一种近乎偏执的、不可理喻的热爱,一种“就算全世界都放弃我,我也要跟音乐死磕到底”的决心。你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,能承受住无尽的孤独、频繁的失败和残酷的现实。

如果你在读完这些之后,心脏依然在为音乐而狂跳,你觉得琴房的枯燥是你向往的宁静,你觉得舞台的压力是你渴望的刺激,你觉得那份不确定的未来也充满着挑战的魅力……那么,去吧。勇敢地去申请,去追逐你的梦想。

因为对于我们这样的人来说,最大的痛苦,不是追求梦想过程中的艰辛,而是从未真正为梦想活过一次的遗憾。只是在出发前,请务必认清前路的崎岖,然后,带上你最坚硬的铠甲。

学哥帮
  • 本内容来自网友投稿分享,如有侵权,请联系(点这里联系)删除。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w.xuegebang.com/19527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