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那些专业

学哥帮 选专业评论阅读模式

选啥专业?别被忽悠了!关于《大学那些专业》,这才是你想听的实话...

哎,说起《大学那些专业》,我这脑瓜子就嗡嗡的。你们现在是不是也一样?抱着那本厚厚的招生简章,或者在各种网站上刷啊刷,看来看去,什么这个人工智能,那个大数据,还有什么金融、法学、医学,感觉哪个都挺厉害,哪个又都跟你隔着一层纱,摸不着门儿?别提还有那些听起来就玄乎的,什么宗教学啊,古典文献学啊,心理学里头又分好多种,简直让人头大!

当年我也是这么过来的。那会儿,高考分数刚出来,一家子人围着,七嘴八舌。老舅说,学医好啊,铁饭碗!姑姑讲,学会计吧,女孩子稳当!我爸呢,就盯着那些听着就赚钱的:金融!计算机!感觉一沾上这些词儿,毕业就能开着跑车衣锦还乡似的。没人问你喜欢啥,擅长啥,就盯着那未来多少年后的“前途”俩字儿,仿佛选专业就是给未来的人生上了个死锁,一步都错不得。那种压力,啧啧,现在想起来都喘不过气。

大学那些专业

其实啊,我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,大学那些专业,名字听起来都像那么回事,但里头学什么,跟你想象的真可能天差地别。就拿现在贼火的AI、大数据来说吧,听着高大上吧?感觉一毕业就能去大厂拿百万年薪吧?别傻了!里头有多少数学、统计学、编程,要啃多少枯燥的代码和算法?很多人冲着“热”去,结果进去发现根本不是那块料,或者压根儿坐不住板凳,最后四年就是混日子,毕业出来,照样得从头学别的技能,或者找个完全不对口的工作。这冤枉钱、冤枉时间花得,你说图个啥?

再看看那些所谓的“冷门”专业,比如历史、哲学、文学。一听就感觉跟就业绝缘,是不是?家里人估计得愁得头发掉光。但你知道吗?我有个朋友,学中文的,当年家里死活不同意,觉得毕业只能当老师或者编辑,累死累活还挣不了几个钱。结果呢?这小子文字功底扎实啊,加上脑子活,大学里没死读书,跑去做了公众号,写出了好几篇爆款文章,毕业直接被一家头部内容公司高薪挖走了。还有个学历史的,人家对历史人物、事件分析得头头是道,后来转行做了咨询,分析商业案例头头是道,逻辑清晰得吓人。这些专业的价值,很多时候不在于它直接给你一份对应的工作,而在于它给你打下的底层能力:思考能力、分析能力、表达能力。这些能力,才是你未来不管干什么,都能笑傲江湖的底气。

当然了,我也不是说热门专业不好。学金融的确实有去投行、基金公司的,学医的也确实能成为救死扶伤的医生。问题是,你能成为那极少数的顶尖人才吗?你在那个领域里,是真的热爱、真的愿意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吗?别看贼吃肉,没看贼挨揍。金融民工天天加班到凌晨,累得跟狗一样;医生那是真拿命在拼,规培期熬秃头是常态。热门专业竞争更激烈,淘汰率更高,你得有那个心理准备和拼劲。

还有那种“万金油”专业,比如什么管理学啊,市场营销啊。听着挺好,啥都能干,是不是?但反过来想,啥都能干,是不是也意味着啥都学得不深?毕业了,人家需要的是一个能解决具体问题的人,你一个“万金油”,可能就变得哪个萝卜坑都差点意思。当然,这类专业也有学得好的,他们往往在大学期间就特别会折腾,参加各种社团活动,实习经验一大堆,把“人脉”和“资源整合”这门课修得比专业课还好。所以你看,有时候,专业本身是啥,真没那么重要,重要的是你在大学四年里,把自己修炼成了什么样。

说白了,选专业就像一场大型的投资,但投资的标的不是公司股票,而是你未来的人生。它包含了太多的不确定性。你现在觉得好的,四年后可能就不行了;你现在不屑一顾的,将来或许成了香饽饽。而且,社会发展这么快,很多专业,等你毕业的时候,可能已经不是最初的样子了,甚至出现了全新的职业赛道。比如我当年上大学那会儿,谁能想到现在会有这么多做短视频、直播带货的专业人士?大学可没教这些。

所以,如果你问我,关于《大学那些专业》,到底怎么选?我的建议是:

第一,别光看名字,往死里研究它到底学啥。去找那个专业的课程设置,甚至看看他们的教材书单,去知乎、论坛上找那个专业的学长学姐聊聊(别信那些培训机构的软文!)。问问他们每天都在干嘛,学的都是些啥玩意儿,累不累,有意思没意思。这个过程特别重要,能帮你过滤掉很多纯粹靠名字吸引人的专业。

第二,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擅长点。这条听起来老生常谈,但太TM重要了。你再牛逼的专业,你不感兴趣,每天上课如上坟,作业像催命符,你觉得你能学好吗?你能在这个领域坚持下去吗?大学四年,是你人生中最有学习能力、最有可能深入钻研一个领域的黄金时期。如果你能选一个你至少不那么讨厌,甚至有点小兴趣的方向,你会发现学习效率会高很多,也不那么痛苦。至于擅长点,这个得你自己琢磨,或者问问了解你的人。你是逻辑思维强,还是形象思维好?你是喜欢跟人打交道,还是喜欢跟机器、跟数据打交道?你是坐得住的性子,还是喜欢到处跑?这些都很关键。

第三,放宽眼界,别被一纸文凭框死。记住,专业只是你大学四年的一个载体,一个起点。它给你一个系统的学习机会,一个特定的知识框架,一群同行的同学和老师。但你的能力发展,绝不应该仅限于你的专业。大学里有那么多资源,图书馆的书,各种讲座,社团活动,跨专业的课程,更重要的还有互联网这个巨大的宝库。你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。你学中文的,照样可以去听计算机的公开课;你学工科的,也可以辅修或者自学金融知识。未来是复合型人才的天下,单一技能越来越难吃得开。

第四,别怕选错,人生没那么脆弱。真心话。有多少人毕业后干着跟专业完全不搭边的工作?太多了!选错了,大不了毕业了再调整。大学四年,除了知识,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能力,学会与人相处,学会独立思考。这些能力,比你拿了哪个专业的毕业证更值钱。而且,很多时候,你得先跳进去,才知道深浅,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、适合什么。

所以,当你再纠结《大学那些专业》到底选哪个好的时候,不妨停下来,深吸一口气,别光盯着那些光鲜亮丽的名字和道听途说的收入数字了。问问你自己,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?我愿意花四年时间去深入了解哪个领域?我有为之付出努力的准备吗?也许,答案就在你心里,只是被外界的喧嚣给暂时掩盖了。

说白了,大学的专业,就像一扇扇门。你选了一扇进去,里面有风景,也有荆棘。但这扇门不是唯一的,更不是终点。门里门外,都有更广阔的世界等着你去闯,去探索。别把自己框死了。想清楚,然后,勇敢地迈进去吧!

学哥帮
  • 本内容来自网友投稿分享,如有侵权,请联系(点这里联系)删除。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w.xuegebang.com/19195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