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专业什么专业最好

学哥帮 选专业评论阅读模式

每次听到这个问题,我脑子里就跳出无数张迷茫的脸,都是当年差不多的年纪,坐在教室里、寝室里,或者网吧里,手指在志愿填报指南上戳戳点点,眼里是同样的问号——到底哪个专业好?说实话,这问题本身就有点“天真”,或者说,太过功利,甚至,压根儿就没有标准答案。但又不得不承认,这是我们大多数人当年绕不开的坎儿,甚至直到现在,还是个高悬在不少人心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

“最好”? 这两个字太沉重了。是将来赚得盆满钵满最好?是光宗耀祖脸上贴金最好?是朝九晚五稳定如狗最好?还是每天蹦迪放飞自我最好?每个人的“最好”都长得不一样,甚至同一个人的“最好”,隔几年可能就换了个模样。年轻的时候觉得能改变世界是最好,碰壁几次后发现能养活自己不求人是最好,再过几年, maybe 能悠哉游哉喝喝茶看看报纸,不焦虑,不折腾,就是天大的好了。

大学专业什么专业最好

所以,让我这个摸爬滚打十几年,见过各种人生百态的人来说,压根儿就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“最好的大学专业”。 硬要掰扯掰扯,我能说点啥呢?

先说那些年被追捧到天上的热门专业。还记得我刚上大学那会儿,什么计算机啊,什么金融啊,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。好像只要沾上边儿,毕业证拿到手,分分钟就能手握offer,走向人生巅峰。我身边就有同学一窝蜂地往里挤。结果呢? 有些人确实飞起来了,成了新一代的“码农新贵”或者“金融精英”,但更多的人呢? 要么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对着一堆冰冷的字符或者K线图,学得一肚子苦水;要么卷得天昏地暗,毕业了才发现,入门槛儿是高,但里面人更多,竞争更激烈,拿到的薪水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香,甚至还不如某些当年“不起眼”的专业。 还有人,压根儿就没挤进去,调剂到了一个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专业,从大一就开始混日子,毕业时手里只有一张薄薄的纸,和一脑子的空虚。 看,光是“热门”两个字,就不能 guarantee “最好”。

再看看那些所谓的“体面”专业。什么医学啊,法律啊,听起来多高大上啊。医生,救死扶伤;律师,伸张正义。哪个不让人肃然起敬? 可你想过没有,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要经历多少年寒窗苦读,多少个值班的夜晚,多少次面对生离死别的心力交瘁? 要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律师,除了司考这座大山,还有多少卷宗要啃,多少案子要跑,多少次在庭上唇枪舌剑背后的彻夜难眠? 这些专业的门槛高,风险也大。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个毅力、那个决心、那个天赋去走这条路的。 如果你只是因为听起来“体面”就硬着头皮上,我敢说,你未来的路会走得异常艰难,甚至可能走到一半就想放弃。 所谓“体面”,很多时候不过是外人眼里的光鲜,背后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。

那么,难道要去选那些所谓的“好就业”专业? 每年都有各种排行榜,告诉你哪些专业就业率高,哪些专业起薪高。 数据当然有参考价值,但这只是一个静态的、平均化的数据。它没告诉你这个专业的工作强度有多大,未来的发展空间有多大,你在这个岗位上是否能找到一丝丝乐趣。 更关键的是,社会发展太快了,今天炙手可热的行业,明天可能就饱和了,甚至被新技术淘汰了。 想当年,多少人觉得银行柜员是个铁饭碗? 现在呢? 机器正在替代他们。 想当年,纸媒编辑多风光? 现在呢? 新媒体早就改朝换代了。 所以,指望一个专业能保你一辈子衣食无忧,这想法,可能有点一厢情愿了。 押宝“就业率”,就像买股票,有风险,而且有时候风险还不小。

所以,到底什么专业才是“最好”的呢? 我想来想去,如果非要给一个答案,那可能是——最适合你的专业

这听起来像句废话,却是唯一靠谱的答案。 怎么叫“适合”呢?

第一,它得跟你的兴趣点沾边儿。 别撇嘴,兴趣这东西,有时候真的比金钱重要。 想想看,未来几十年,你可能都要跟这个专业打交道,都要在这个领域工作。 如果你对它毫无兴趣,每天的工作都是一种煎熬,那种感觉,会慢慢耗尽你所有的热情和精力。 相反,如果你学的是自己喜欢的东西,即使遇到困难,你也会更有动力去克服;即使工作再累,你也会因为发自内心的热爱而感到值得。 别听那些“兴趣不能当饭吃”的鬼话。 当你把兴趣发展成专业,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时,它真的能养活你,甚至让你活得更好。 多少牛人都是因为对某个领域近乎痴迷的热爱,才取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?

第二,它得跟你的天赋或者特长对得上号。 有些人天生对数字敏感,学数学统计学金融可能就事半功倍;有些人逻辑思维强,适合计算机物理工程类;有些人喜欢跟人打交道,表达能力好,也许中文历史教育心理学更适合;有些人动手能力强,艺术设计建筑机械这些专业或许能让你大放异彩。 找到自己的闪光点,然后去选择能让你充分发挥这些闪光点的专业。 别勉强自己去补齐那些怎么都补不上的短板,那会让你学得很痛苦,也很难出类拔萃。

第三,它得跟你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相符。 你是渴望稳定,还是喜欢挑战? 你是想赚大钱,还是更看重工作的意义和价值? 你是享受规律的生活,还是喜欢充满变化和未知? 不同的价值观会导向不同的职业选择,也就对应着不同的专业方向。 如果你一心想做个朝九晚五的公务员,却选了个需要经常出差、应酬的销售类专业,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别扭吗?

所以,与其追问“什么专业最好”,不如花点时间,静下心来,问问自己:我到底对什么感兴趣? 我擅长做什么? 我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? 多去了解不同的专业,看看它们到底学什么,将来能干什么。 别光听名字高大上就填报,也别因为某个专业听起来陌生就完全忽略。 看看专业的课程设置,找找这个专业的学长学姐聊聊,甚至去旁听几节课。 了解得越多,你的选择就越理性,越接近那个“最适合你的专业”。

最后想说的是,大学四年,学到的东西远不止课本上的知识。 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能力,是思考的方式,是解决问题的思维,是与人相处的情商。 专业只是一个起点,它为你打开一扇门,但未来能走多远,最终还是取决于你自己。 即使当年选的专业不是你最喜欢的,甚至有点偏差,也不意味着你的人生就此定型。 很多人在工作中发现了新的兴趣,通过继续学习、跨界转型,最终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。

所以,放松点,别把选专业看得像决定生死一样。 它是重要,但它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。 最好的大学专业,不是排行榜上那个名字,不是别人嘴里那个听起来牛哄哄的行当,而是那个能点燃你内心的火花,让你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深耕,最终让你活得有滋有味、心安理得的那个选择。 这个选择,藏在你心里,需要你自己去挖掘,去定义。 没有人能替你回答这个问题,只有你,才是你人生“最好”专业的唯一裁判。

学哥帮
  • 本内容来自网友投稿分享,如有侵权,请联系(点这里联系)删除。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w.xuegebang.com/18655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