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说具体有哪些专业?这可不是简单列个表就能说完的事儿。这得看是从哪个维度去聊。要是按传统的学科门类分,那可就多了去了:哲学、经济学、法学、教育学、文学、历史学、理学、工学、农学、医学、军事学、管理学、艺术学,这是大学科。每个大学科下面又像棵大树一样,岔出无数的枝桠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具体专业。而且现在这年头,专业名称也越来越“妖艳”,越来越“跨界”,光看名字有时候完全摸不着北。
就拿我身边见过或者听过的一些朋友、同学,他们的选择来说吧。当年填志愿那会儿,我们一群人围在一起,对着那本厚厚的招生指南,感觉就像看天书。家里的长辈,学校的老师,七嘴八舌给你意见。有说计算机好的,毕业了就是敲代码,高薪,听着就“香”。有说得学金融的,那可是跟钱打交道,以后能进银行、投行,听着就“高大上”。还有说学医学的,救死扶伤啊,多伟大,虽然学起来辛苦,时间长,但出来就是铁饭碗。

你看看,光这几个,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软件工程(这倆常常被放一起说)、金融学、会计学、临床医学,这些当年多热门啊,现在也还是热门,但里头的“卷”程度,嘿,不是开玩笑的。当年多少人挤破头往里冲,以为拿到了金钥匙,进去才知道,人山人海,都是想往上爬的。学计算机的,要不断学习新技术,不然分分钟被淘汰;学金融的,考证考到头秃,学历要求越来越高;学医学的,那更不用说了,学海无涯,苦读只是第一步,规培、晋升,哪一步都不容易。
但综合大学的魅力,或者说它的复杂性就在于,它不止有这些“显学”。它还有很多被认为是“冷门”或者说“清流”的专业。比如文学,汉语言文学、英语语言文学、各种小语种。当年我们总觉得学这个是不是出来就只能当老师或者去出版社?现在看看,做媒体的、写文案的、搞品牌的,甚至做运营的,很多都是学这些出身的。他们的优势在于文字功底、在于对文化的理解,这些是理工科思维很难替代的。再比如历史学,听着更“无用”了吧?研究故纸堆?但你想想,理解现在、预测未来,哪个离得开对历史的洞察?学历史的,不一定都去博物馆或者搞研究,有去当公务员的,有去做媒体评论的,有去做企业文化研究的,甚至有转行做策划、咨询的,他们的思维深度是优势。
还有哲学,这可是学科里的“老祖宗”了。当年我们私下里嘀咕,学哲学是不是都得四大皆空?可真接触到一些学哲学的朋友,他们的逻辑思维、抽象思考能力,真的不是盖的。讨论问题一针见血,看事情看得透彻。虽然直接的就业岗位可能不像金融、计算机那么多,但它给人的底层思维训练,那是受用一辈子的。能在综合大学里,跟这些不同专业的人一起学习、生活,这种思想碰撞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财富。
再说说理学。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。这些是真正的基础学科,是很多应用学科的压舱石。学这些的,当年可能看起来没有学计算机那么“酷炫”,没有学金融那么“多金”,甚至很多人觉得毕业了能干啥?去学校当老师?去研究所?但这些学科恰恰是国家发展、科技进步的基石。现在火热的人工智能,底层算法离不开数学;新的材料研发离不开化学;生命科学的突破离不开生物。学这些的,如果能深入下去,未来不管是继续深造搞科研,还是进入高科技企业,潜力都巨大。而且,学基础学科的人,那个钻研劲儿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,是很多应用型专业的人比不了的。
工科就更是综合大学的重头戏了。除了前面提到的计算机,还有传统的机械工程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、土木工程、化学工程与工艺,等等。这些是真正把想法变成现实的专业。造汽车、造飞机、建房子、搞能源、设计生产线……社会运行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它们。当然,随着时代发展,有些传统工科可能不如以前“吃香”了,比如土木前几年很热,现在随着基建放缓,可能就没那么容易了。但同时,又涌现出很多新的工科方向,比如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、人工智能(这严格说可能算计算机或交叉学科)、新能源科学与工程、智能制造工程。这些新专业听着就带着未来的味道,是新的增长点。综合类大学的优势就在于它有雄厚的基础学科做支撑,发展这些新兴工科有天然的土壤。
经济学和管理学也是综合大学里的大户。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、市场运行;管理学研究组织、人和事怎么协同。听起来很“形而上”,但实际上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。学经济学的,除了去金融机构,还可以去研究机构、政府部门、大型企业的战略部。学管理学的,未来发展的路径更是五花八门,可以做人力资源、市场营销、运营、战略管理,哪个行业都需要管理人才。这两个大类下面的分支也多得很,国际经济与贸易、市场营销、人力资源管理、工商管理……选哪个?有时候真是看个人兴趣和一点点运气。
法学,这个专业听起来就很专业、很有门槛。学法条、学案例、学逻辑。这是一个需要严谨思维和强大记忆力的专业。毕业了可以考律师、法官、检察官,也可以去企业做法务,或者进入政府部门。法学对人的逻辑思维训练非常到位,即使不从事法律相关工作,这种思维方式在任何领域都是宝贵的。
再看看那些可能不太起眼,但在综合大学里也占有一席之地的专业。教育学,不光是培养老师,还研究教育理论、教育技术,对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发展至关重要。新闻传播学,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研究信息怎么生产、传播、影响社会,太重要了,虽然媒体行业也在经历巨大变革。社会学、心理学,研究社会运行规律、研究人心,这些学科可能短期内变现能力不强,但它们对理解复杂世界、理解“人”这个最不可预测的因素,提供了独特的视角。在综合大学里,能接触到这些“软”学科,对理工科学生来说,也是一种极好的补充,让人不至于变成只会跟机器打交道的螺丝钉。
还有艺术学,综合大学里的艺术专业,可能不像专业艺术院校那样只聚焦某一两个领域,它可能是设计学类(视觉传达、环境设计、产品设计)、音乐学、舞蹈学、戏剧影视文学等等。这些专业给综合大学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和活力,也给那些在艺术上有天赋,但又不想放弃其他学科学习可能的学生提供了选择。
说到底,综合类大学的专业之所以多,是因为它们承担着更全面的人才培养使命。它不像职业技术学校那样目标直接,也不像专门学院那样方向单一。它试图涵盖人类知识的方方面面,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更加多样化。选专业的时候,真的不能光看名字热不热门,未来是不是“好找工作”。更重要的是,你对什么感兴趣?你擅长做什么?这个专业学的课程你喜欢吗?你有没有那种钻研下去的冲劲儿?
当年我们班那个选了哲学的哥们儿,所有人都觉得他“不务正业”,但他学得特别投入,毕业后没去搞研究,跑去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,结果做得风生水起。他说哲学教他怎么拆解问题,怎么看到事物的本质,这对做产品太有用了。还有那个学历史的姑娘,现在是一家知名媒体的深度报道记者,写的东西视角独特,文笔也好,她说是历史学习让她有了批判性思维和大局观。
你看,很多时候,专业本身只是一个起点,或者说一块敲门砖。更重要的是你在大学里学到的思维方式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、自学能力,以及你认识的人、经历的事。在综合类大学里,有这么多的专业,这么多元的人,你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探索,去跨界,去发现那些可能连你自己都没意识到的兴趣点和潜力。
所以,要问大学综合类专业有哪些?我的回答是:太多了,多到你可能得花好久才能看明白个大概。但这不是坏事,这给了你选择的自由,也给了你迷茫的权利。重要的是,在迷茫中去思考,去尝试,去找到那个让你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深挖的方向。它不一定是最热门的,但一定是那个让你眼里有光的。而综合大学,恰恰提供了这片广阔的土壤,让你去慢慢发掘,慢慢生长。别怕选错,很多时候,学什么,不如怎么学,以及你最终成为了什么样的人,来得重要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