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级和专业四级

学哥帮 选专业评论阅读模式

四级,这玩意儿吧,像是个成年礼。不是英语专业的,你得考;英语专业的,你早晚也得“瞧不上”它,但刚入学那会儿,心里还是犯嘀咕:能过吗?它太普遍了,普遍到感觉没有它,你大学生涯都缺了块儿似的。它给人的感觉是“基本功”,是那种“你得证明你至少懂点儿英语”的敲门砖。词汇量要求?嗯,不高不低吧,不高到让你绝望,也不低到让你轻视。听力部分,总觉得那个语速快得像是赶着投胎,一不留神,前后文就全成了浆糊。阅读呢,篇幅长,题目绕,得使劲儿瞪大眼珠子找关键词。作文和翻译,那更是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,模板句背得滚瓜烂熟的,临时抓瞎胡编乱造的,啥样儿都有。大家都在为了那个证书拼命,仿佛那就是通往光明未来的通行证。可拿到手之后呢?好多人,也就那样儿了,英语水平嘛,证书是有了,能力不见得真上了一个台阶。它像是个最低标准,一个“你不是英语白痴”的认证。

然后是专业四级。这个就有点儿“专属”的意思了。它是英语专业学生躲不开的劫,比四级更“专业”,更“内卷”。一听名字就知道了,它不是大众化的,它是给“我们”这些选了这条路的人准备的。它的难度可不是加了点儿料那么简单,简直是换了个次元。词汇量?那是以“万”为单位的。听力不仅仅是听懂对话了,还得听英美剧里那种带着口音的,学术讲座里那种语速快得像rap的,还有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dictation,句子长得能绕地球一圈,语速快得让你刚写完第一个词,第二个词就呼啸而过了。阅读理解?那是考你有没有文学常识,有没有文化背景,有没有深挖字里行间意思的能力。还有语言学、文学知识,这些可不是靠突击就能搞定的,得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。写作和翻译,更是考验你的地道程度、逻辑思维和对中英文化差异的把握。考完专业四级,那种感觉跟考完四级完全不同。四级是“过了就好”,专业四级是“我终于证明了,我四年不是白过的”。它更像是一种自我证明,证明自己配得上“英语专业”这个名头。

四级和专业四级

但讽刺的是,即使过了专业四级,甚至专业八级,走上社会,很多时候你会发现,考试里那些高深的知识,好像用武之地没那么多。你得会用英语和老板沟通,和客户谈判,写邮件写得滴水不漏,做PPT讲得生动有趣。这些更偏向实际应用的能力考试好像覆盖得有限。所以,这俩考试,它们到底测的是什么?是应试能力?是基础知识储备?还是真刀真枪的语言运用能力?恐怕都有点儿,但又不全是。它们是教育体系下的产物,是筛选和分类的工具,也是学生们为了就业,为了更好的机会,不得不去拿下的硬性指标。

我记得考专业四级前那段时间,宿舍里熄灯了还在打着手电筒看书,楼道里都是小声背诵的声音。那种集体备战的氛围,现在想想都觉得有点儿魔幻。大家分享着各种资料,交流着考试技巧,那种战友般的情谊,也是学习过程里意外的收获吧。可战役结束,有人欢喜有人愁,有人从此英语专业仿佛镀了层金,有人则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不适合这条路。

说白了,四级专业四级,它们就是我们学生时代绕不开的印记。它们象征着某个阶段的努力,某种程度的认可。但它们绝不该是衡量一个人英语水平,甚至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。真正的能力,是在一次次真实的交流中打磨出来的,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展现出来的,是那种即使没有证书,你也能用英语自如地表达自己,获取信息,甚至影响他人的能力。那些考试,与其说是终点,不如说是某个节点,提醒你曾经为了一张纸,为了一个分数,付出过汗水和时间。而那段学习和备考的经历本身,或许比那个冰冷的证书,更有温度,更有价值。它至少教会了你如何面对压力,如何设定目标并为之努力,这在以后的人生路上,是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,都需要的本领。至于英语本身,那是一扇窗,打开了就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,而窗户能不能打开,四级专业四级,只是提供了两把钥匙,钥匙以外,还有更多更精彩的风景等待着你。

学哥帮
  • 本内容来自网友投稿分享,如有侵权,请联系(点这里联系)删除。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w.xuegebang.com/18607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