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只盯着专业排名专业!过来人告诉你,选专业得这么“野”!
说实话,当年填志愿那会儿,那感觉真跟上刑场似的。脑子里一团浆糊, Future 啊、人生啊、稳定啊、兴趣啊,各种词儿像跑马灯一样转,转得你晕头转向。然后呢?那些花花绿绿的《专业排名专业》榜单就来了,像救命稻草一样,哗啦啦扑面而来。北大清华的那个专业排第一?冲!C9那个工科排名靠前?挤破头也要上!好像手握这份榜单,就能点石成金,人生无忧。
可我后来摸爬滚打这么多年,看着身边同学朋友们走了完全不同的路,才渐渐琢磨过味儿来。那份《专业排名专业》榜单,它有用吗?废话,当然有用,它至少告诉你,从某些维度看,这学校这个专业,师资、科研成果、历史沉淀,确实有它的东西。但这玩意儿啊,说白了,更像是一张老照片,或者说,是别人家孩子的体检报告。你看得心潮澎湃,觉得这孩子真健康真优秀,可它跟你的身体状况、你的兴趣爱好、你爱吃甜还是咸,一点儿关系都没有!

你想想,那些榜单是怎么来的?它可能看的是学校的论文发表量,是实验室的设备新旧,是这个专业的国家重点学科数量,甚至可能是毕业生的平均薪资(这个最诱人,也最坑)。这些指标,它反映的是这个“专业”这个“学科”在学术界、甚至一定程度在就业市场的“江湖地位”。但你,作为一个人,一个活生生、有七情六欲、有自己小九九的个体,你跟这些指标的匹配度有多少?零!
我身边有个朋友,当年就是完全冲着某个“宇宙机”(宇宙级计算机专业,排名绝对靠前)去的,家里人也觉得“稳了”。结果呢?他骨子里是个文艺青年,喜欢看书写字摄影,对代码那点逻辑思维真的一点兴趣都没有。大学四年,硬着头皮啃那些课,每天都像是在锯木头,内耗得要死。绩点不高不低,勉强毕业。可你看他现在干嘛?跑去做内容运营了,写文案、拍短视频,虽然不是“高大上”的“宇宙机”本行,但人家做得风生水起,脸上终于有了点光彩。他当年要是选了个排名没那么靠前,但更偏向人文学科或者新媒体的专业,是不是大学四年能开心点,也能更早找到方向?
所以啊,盯着《专业排名专业》死磕,就像找对象只看对方身高体重三围一样,信息是真实的,但太片面了。它告诉你这个“商品”的某些参数,可没告诉你这个“人”合不合你的拍。
那些排名,它反映的是“专业”的平均水平,可教育这事儿,它最终是落在“人”身上的。同样排名前十的专业,在这个学校是A老师教的课,在那个学校是B老师。A老师讲得风趣幽默,引人入胜;B老师照本宣科,催眠大师。你跟哪个老师投缘?你喜欢哪个学校的学习氛围?是喜欢大城市里各种资源爆炸,还是小城市里安安静静搞研究?这些细节,排名榜上一个字都不会写!
而且啊,世界变化快得让你坐在过山车上都嫌慢。今天排名靠前的专业,五年后、十年后呢?当年那些扎堆热门的专业,现在有些是不是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?新的技术、新的行业、新的风口,随时都在冒出来。比起死守一个“高排名”专业,更重要的是你在这个专业里学到了什么核心能力?是解决问题的能力?是快速学习的能力?是跟人协作沟通的能力?这些“软实力”,它可不分专业排名高低,是你自己要在大学四年里“野蛮生长”出来的!
我说要“野”一点,是说选专业这事儿,除了参考外部信息,更得往自己心里挖一挖。别怕自己的兴趣“不务正业”,别怕你喜欢的专业“听起来没前途”。所谓“前途”,它不是专业给你的,是你自己走出来的。一个排名普通但你甘之如饴的专业,你愿意花更多时间去深挖,去实践,去连接资源,去认识同好。你在里面是如鱼得水,每天都有新发现,这种状态,远比在一个“高大上”但你如坐针毡的专业里混日子强一百倍。
去看看那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吧,仔细研究一下!有没有你感兴趣的课?有没有你觉得“哇塞,这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”那种感觉?去学校官网看看这个专业的老师们都在研究啥,他们最近发了什么论文,有没有你觉得“跟着这位老师肯定能学到东西”的那种冲动?有机会的话,混进课堂听一节,或者在相关的论坛、贴吧、知乎上,悄悄观察一下那个专业的学生们都在聊什么,他们的烦恼和快乐是不是你也能理解?
说到底,《专业排名专业》这玩意儿,就像你去饭店,门口贴着“本店荣获XXX美食大赛金奖”。你可以参考,知道这家店有两下子。但具体进去吃什么菜,能不能合你胃口,服务怎么样,环境怎么样,只有你亲自进去,亲自品尝才知道。
所以啊,别被那些冰冷的数字和光鲜的头衔吓住,也别被它们完全牵着鼻子走。大学四年是你自己的,里头的风景是靠你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的。选专业,大胆点,跟着你心里那点不灭的小火苗走。排名嘛,看看就好,真正决定你人生走向的,从来不是榜单,而是你自己的脚步,还有你愿意为它付出的汗水和热爱。选那个让你眼睛发光、心跳加速、哪怕累到趴下也觉得值得的专业。这,才是选专业最“野”、也最对的路子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