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看这边,经济结构摆在那里,底盘还是制造业,技术控。所以,理工科那些东西,尤其是跟机械、电子、材料、信息技术沾边的,走到哪儿都硬气点。这边缺技术人才,是真的缺。大学里这些专业,课程体系相对扎实,实验室、研究室资源也还行。你真要读进去了,能跟着教授做点东西出来,或者毕业时手里有几份像样的实习经历,找工作的时候,人家看你的眼神都不一样。不是说保送,但机会肯定比别的多。像丰田、索尼、日立这些大厂,或者那些深藏不露的中小企业,需要的就是这些能动手、会钻研的人。薪水?起点也相对高那么一丢丢。
当然,不是人人都是理科脑子,对吧?总有人心向设计、向艺术。日本在平面设计、产品设计、服装设计、动漫游戏这些领域确实有它的独到之处,审美也自成一派。学这些,能接触到一些国内不常见的设计理念和技术,挺开眼界的。但问题是,这行更看天分、看作品集、看你的创意和表达能力。而且,很多设计类工作,对日语能力的要求简直是变态级别的,沟通、理解微妙的文化差异,太重要了。不是光会画图、会软件就行。而且,竞争那叫一个激烈,全世界的文艺青年都往这儿挤,你得拿出点真东西,还得懂怎么把自己“卖”出去。别指望来了就能进吉卜力或者随便哪个大牌设计事务所,那都是金字塔尖。更多的是在小公司熬,或者接各种散活儿。

再说说文科。这玩意儿就比较玄乎了。纯文学、历史、哲学这些,你要是真热爱,读个硕士、博士搞研究,那没啥可说的,哪个国家搞基础研究都一样清贫。但要指望这些专业直接找到对口工作,尤其是在日本,难。日本公司招新卒(应届毕业生),很看重专业和岗位是否对口,尤其是大公司。文科生?除非是法律(得考这边的律师资格,难于登天)、或者和商业紧密相关的(比如经济、经营,但很多时候又被归到商科里),否则大部分时候,他们会把你归为“泛泛之辈”,然后丢去干销售、市场、总务这些谁都能干的活儿。不是说文科没用,文科训练的是你的思维方式、逻辑能力、人文素养,这些在哪儿都重要。但如果你留学的目的性很强,奔着毕业留下来工作去,纯文科需要你格外努力去补别的技能,比如前面说的日语,比如跨文化的理解,比如沟通和协调能力,甚至得自学点数据分析、市场推广之类的东西,好把你“卖”出去。
商科,像经营学、经济学、国际关系这些,相对来说是通用性比较强的。学好了,将来回国或者去别的国家都有用。在日本,金融、贸易、企业管理这些领域确实有岗位。但问题是,这个领域的竞争对手太多了,本国学生、欧美回来的、还有像你我一样的亚洲留学生,大家都在抢那几个看着不错的职位。而且商科很多时候还是看学校牌子、看实习经历。日本这边的商科教学,有些学校是挺实务的,会结合案例、请业界人士讲座。选这类学校和专业会实际一些。当然,日语和对日本商业社会的理解是基础中的基础。你得明白他们那套人情世故、汇报流程、公司文化,光懂书本上的理论没用。
还有一些比较“特色”的专业,比如日本的服务业管理,旅游、酒店这些。日本的服务确实做得细致,学这个能接触到一些很高级的管理理念和待客之道。但这个领域的收入普遍不高,而且很多时候还是要从基层做起,对日语要求也很高,要能和各种各样的客人打交道。
说到底,选专业去日本,不是选一个“最好”的专业,而是选一个最适合你、并且在日本有一定发展空间的专业。同时,千万别忘了,日语能力是敲门砖,是地基。你专业再牛,语言不通,寸步难行。很多公司招外国人,除了看专业技能,更看你的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,这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日语水平上。N1只是个开始,能听懂带口音的日式寒暄,能写得一手规范的日式商务邮件,能读懂文件里那些弯弯绕绕的敬语,这才是真本事。
另外,来了日本,你面对的不只是学业,还有生活、文化、人际关系。这些东西的处理,有时候比你专业课考多少分更重要。所以,选专业的时候,想想自己是不是真感兴趣,有没有毅力学下去,能不能适应这边的节奏和文化。别光看名字好听,或者听说哪个专业好就业就硬着头皮上。学得痛苦,生活也难熬,最后人财两空,划不来。
所以你看,这事儿没那么简单。理工科相对务实,但得有天赋和兴趣;设计艺术类看灵气和作品,更看日语;文科通用性强,但就业需要额外加持;商科竞争激烈,看学校看实习看人脉。没有绝对的答案,只有更适合你的选择。得多做功课,多问问过来人,再结合自己的性格、兴趣、能力,才能找到那条相对靠谱的路。别被留学滤镜晃花了眼,踏踏实实地想,学什么,来了能干嘛,这才是正经事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