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想啊,这厨艺圈儿,可不是咱们外头人看的热闹,里头门道多着呢。有那些一辈子扎在中餐里的老师傅,那刀工,哎哟喂,看得人眼花缭乱,一片片薄得跟蝉翼似的。火候儿,全凭感觉,手一伸到锅边儿,就知道油温够不够。糖醋里脊,那芡汁挂得,亮晶晶的,一看就有食欲。这中餐嘛,讲究的就是个“意境”,是师傅代代传下来的那股子精气神儿。八大菜系,每个系里头又是十八般武艺,川菜的麻辣够劲儿,粤菜的清鲜回甘,鲁菜的大气磅礴,淮扬菜的精巧细致……你随便挑一个扎进去,十年八年都未必摸得透。那些说中餐没“科学”的,那是没见识过真正的大师,他们对食材的理解,对味道的平衡,那可比实验室里捣鼓数据复杂多了。学中餐,基础功太重要了,切配、炒、炸、炖、溜、爆、煸……一样一样得练,没捷径。你得耐得住性子,吃得了苦,还得有那么点悟性。想在这行混出名堂?传承重要,创新更重要,能在传统基础上玩出新花样,又不失根本的,那才是真本事。
可也有人,天生就对那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感兴趣,或者说是更喜欢那种精确到克的掌控感,那可能西餐就更对路子。你看那些米其林餐厅里出来的盘子,那叫一个艺术品,酱汁儿摆得跟画儿似的,一块牛排烤到恰到好处的五分熟,切开来,粉红的汁水慢慢渗出来,哎呀,那视觉效果,直接勾人魂儿。西餐有它的“科学性”,温度计、计时器、精准的配方,一步都不能错。但别以为它就没难度,想把一块普普通通的鸭胸煎得皮脆肉嫩,想把一份提拉米苏做得口感绵密不腻,那也全是功夫。而且西餐更新换代快啊,分子料理、创意摆盘、各种新奇的食材和烹饪手法层出不穷,你需要不断地学习,保持好奇心。学西餐,可能更强调团队协作,大厨房里,各司其职,你得会跟人打交道。而且对外语可能要求高一点,很多新的理念、技术都是从国外传过来的。

还有一拨人,不爱舞刀弄枪,就喜欢和面粉打交道。别小看那些面点师、烘焙师,他们玩的可是“魔法”。面团在他们手里,一会儿变成暄软的大馒头,一会儿变成层次分明的可颂,一会儿变成精美的翻糖蛋糕。这玩意儿,对温度、湿度、发酵时间的要求严苛得要命,差一点点,可能就前功尽弃。你想啊,一个完美的法棍,外壳脆得掉渣,里头气孔均匀漂亮,那得下多少功夫?一块让人吃了就停不下来的曲奇,配方比例得拿捏得多准?面点和烘焙,看着似乎没炒菜那么“火爆”,但它要求的耐心和坚持一点不少。而且现在甜点市场多大啊,创意蛋糕店、精品面包房,遍地开花。做得好,也能赚得盆满钵满,甚至比很多餐厅主厨都挣得多。
更别提那些把一样小吃做到极致的“手艺人”了。不是非得去大饭店才能叫厨师。楼下巷子里那家常年排队的煎饼果子,那师傅就是把煎饼果子这门手艺练到炉火纯青,他用的面糊、酱料、火候,全是独家秘方,别家怎么模仿都学不来。一个普普通通的牛肉面馆,靠着一碗汤、几片肉,就能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。这靠的是什么?是对手中那份食物的热爱,是经年累月只做这一件事的执着,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到不简单的坚持。
所以你说,哪个专业好?这真得问问你自己心里怎么想。
你是不是个特别有耐心的人?喜欢慢工出细活,享受那种食材在手里慢慢变化的过程?那面点、烘焙或者一些需要长时间炖煮的中餐菜系可能适合你。
你是不是个追求精准、喜欢按部就班,同时又对美学有追求的人?那西餐或者一些创新菜可能更对你的胃口。
你是不是骨子里就带着一股江湖气,喜欢大火爆炒,享受那种热气腾腾的快感?喜欢研究各种复杂的调味和复合的口感?那传统的中餐,特别是像川菜、湘菜那种重口味的,可能会让你如鱼得水。
你是不是只想把一样东西做到极致,不求大而全,只求精益求精?那找一个你热爱的小吃或者某个特定的菜品,卯足劲儿研究它,也大有可为。
别光盯着哪个现在“火”,哪个“赚钱多”。市场的风向变得可快了。前两年大家追捧分子料理,现在又流行健康轻食。重要的是,你有没有对做菜发自内心的热爱?这份热爱能支撑你度过那些枯燥乏味的练习,面对无数次的失败(没错,就是无数次!),顶着厨房的高温,忍受切菜切到手疼,炒菜炒到胳膊酸。学厨这活儿,看着光鲜,里头都是实打实的体力活和脑力活。没有一点天赋也许能练出来,但没有热爱和坚持,迟早得放弃。
而且,现在的厨师,路子也宽了。不一定非得挤在后厨。有的成了美食博主,靠厨艺和个人魅力吸粉;有的做起了美食教育,教别人怎么做菜;有的专门搞食材研究,跟农场、渔民打交道,找到最顶尖的原料;甚至有的把传统菜做成了预制菜,开创了新的商业模式。你看,创新不仅仅是在菜品上,也在思维和模式上。
归根结底,“厨师哪个专业好”,它不是一道选择题,只有一个正确答案。它更像是一面镜子,照出你自己的兴趣、性格、优势和愿意为之付出的东西。找到那个让你眼里有光,心里有火的方向,然后一头扎进去,吃苦也好,受累也罢,只要是真心热爱的,都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。别问哪个专业好,问问你自己,到底喜欢做什么样的菜,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厨师吧。那份热爱和愿意为之坚持的劲儿,才是最最重要的“专业”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