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,当年填志愿,稀里糊涂就进了中文系。家里长辈说,念中文好啊,读万卷书,腹有诗书气自华。听起来很美,像一幅泼墨山水,意境有了,具体是啥?没概念。进去之后才发现,哦豁,不是让你天天吟诗作赋,也不是教你写小说当大作家。那段日子,怎么说呢,有点像掉进了一个巨大的、古老又崭新的书堆里,头顶是悬着的,脚下是虚的,周围全是纸片和墨香。
首先是古代文学,像一扇厚重的大门,“咔哒”一声,就把你带回去了。从《诗经》到《红楼梦》,一部一部地啃。不是走马观花地看故事啊,是细嚼慢咽,抠字眼,析结构,辨版本。屈原的《离骚》是怎么个孤绝法,司马迁写项羽为什么那么哀痛,李白豪放的底色下藏着什么,杜甫沉郁顿挫里又含着怎样的悲悯。每个朝代都有它独特的韵律,每个作家都有他刻骨铭心的灵魂。那些课,有些老师讲得声情并茂,抑扬顿挫,像说书人,能把你直接拉到那个时代;有些老师,则像个严谨的侦探,带着你在故纸堆里寻找蛛丝马迹,考证一个字、一个词、一个典故的出处和深意。那时候,熬夜读《史记》、《左传》、《资治通鉴》是常态,眼前不是黑底白字,而是刀光剑影、庙堂权谋、黎民疾苦,读到肝肠寸断,也读到拍案叫绝。

然后是现代文学,这个离我们近点,却更让人心潮澎湃又纠结。鲁迅的笔是匕首是投枪,字字带血;老舍笔下的北平,有温情也有无奈;张爱玲的华丽与苍凉,像一场永不落幕的旧梦。读他们的作品,读他们的生平,读他们所处的时代。你会发现,文学不是空中楼阁,它浸透着一个民族的血泪,承载着时代的风云变幻。你学着去分析人物的动机,去理解作者的意图,去感受语言的张力。那时候,宿舍夜谈,除了八卦,聊得最多的就是文学作品、文学思潮,谁谁谁的作品你觉得怎么样,哪个老师的观点你赞同或反对。那种思想碰撞的火花,至今想起来都觉得耀眼。
语言学呢?听起来好像很枯燥,但其实特别有趣。它不是简单地教你怎么说话写字,而是让你去拆解语言这个精密又灵活的系统。语音、词汇、语法、语义,还有方言、古汉语、文字演变……天呐,汉字的一笔一划怎么来的,一个词语的含义是怎么流变的,各地方言的腔调里藏着怎样的历史和文化。你会开始对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每一个字、每一个词产生敬畏和好奇。你会发现,原来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语言,深不可测,博大精深。它不仅是交流工具,它本身就是一部活着的历史,一个巨大的宇宙。
写作课嘛,那就更直接了。不是所有中文系学生都是天生的妙笔生花,写作是需要磨练的。从最基本的记叙、议论,到散文、小说、戏剧、诗歌,各种文体的规矩和自由。老师会给你布置各种刁钻的题目,逼着你去观察生活,去提炼思想,去组织你的语言,让它变得更准确、更生动、更有力。那时候最怕交作文了,交上去等着被老师批改,等着同学点评,有时候被夸两句能得意好几天,有时候被批得体无完肤,觉得人生都没了希望。但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修改和重写中,你的文字慢慢有了模样,有了骨架,甚至有了自己的腔调。
除了这些主干课程,还有文学理论、文献学、校勘学、目录学……一大堆听起来就让人头皮发麻的学科。学这些是为了什么?不是为了让你变成书呆子,而是给你一套方法论,一套工具。它教你怎么去阅读,怎么去思考,怎么去研究。它让你知道,对待知识,对待文本,不能想当然,要讲证据,要讲逻辑,要有一套严谨的体系。这套方法,说实话,不仅适用于研究文学,它能迁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,让你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,能多一份清醒,多一份辨别力。
所以你看,中文专业是什么?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培训班,它不是让你学一门具体的技术,然后直接去某个螺丝钉岗位上拧螺丝。它更像是一种“内功”修炼。它训练的是你的思维,你的感受力,你的表达能力,你的人文素养。它让你拥有读懂文本背后深意的能力,拥有理解复杂情感和人性的能力,拥有用恰当、优美、有力的语言去沟通、去表达的能力。
走出校门后,中文系的“迷茫”似乎是标配。不像会计可以去事务所,不像计算机可以去写代码,中文系能去哪儿?当老师?当编辑?写公文?好像都可以,但又好像都不“对口”。那段时间,焦虑是肯定的。看着同学找到对口专业的高薪工作,心里不是滋味。但慢慢地,我发现,中文系教会我的那些东西,在各种意想不到的地方派上了用场。写策划方案,需要逻辑清晰、条理分明,这不就是议论文的基本功吗?跟客户沟通,需要精准把握对方的意图,需要用有说服力的语言去表达,这不就是我们天天在文本里分析、在课堂上操练的吗?做内容运营,需要理解读者的心理,需要写出吸引人、有共鸣的文字,这不就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吗?甚至在日常生活中,读一份报纸,看一段评论,听别人说话,你都会不自觉地去分析,去判断,去感受语言背后那些说出来和没说出来的东西。
中文系到底是什么专业?对我来说,它是一段特殊的旅程,它打开了我的眼界,丰厚了我的内心,塑造了我认识世界和表达自己的方式。它没有给我一个清晰的、指向性极强的未来,但它给了我面对不确定性的底气和智慧。它让我在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里,还能守着一点慢,一点静,一点对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执着与好奇。
所以,如果非要给“中文专业”下一个定义,我愿意说:它是一个关于理解和表达的专业,是一个关乎人、关乎文化、关乎历史的专业,是一个让你拥有穿透文本、洞察人心、描绘世界的力量的专业。它不保证你毕业就能平步青云,但它让你成为一个更丰满、更有趣、更有思想的人。它也许不是功利意义上最“有用”的专业,但它绝对是最能让你感受生命、体悟世界、抵达内心的专业之一。它像一颗种子,埋在心里,慢慢生根发芽,最终长成一棵只属于你自己的树,枝繁叶茂,在岁月的长河中摇曳生姿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