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记得刚进大学那会儿,选这个专业,其实有点稀里糊涂。要么是喜欢韩国流行文化,被那些帅哥美女、动听的歌曲迷花了眼,心想着以后能跟偶像近距离接触,多酷!要么就是分数够了,看着名字里带个“小语种”,感觉挺高大上,未来就业前景好像也挺不错。反正理由五花八门,但很少有人一开始就抱着“我要成为一个伟大的翻译家”这种宏大志愿的。大多数,都是抱着点朦胧的好奇和不切实际的幻想。
可真学起来,幻想很快就破灭了。第一个学期就被迎头痛击——密密麻麻的变形、各种复杂的词尾变化,尊敬体、阶称体、非格式体,简直像进了迷宫。背单词?那更是家常便饭,一页一页地啃,前一天背完,第二天忘一半,挫败感如影随形。听力课上,语速稍微快一点,脑子就跟不上趟儿,全是一锅粥。口语课更是尴尬,张嘴磕磕巴巴,生怕说错一个音或者用错了敬语,把老师逗乐了还好,要是让韩国朋友听了笑话,那脸可就丢大了。那时候才知道,哦,原来学语言是这么个熬法,得下死功夫,语言功底不是天上掉下来的。

但熬着熬着,慢慢也找到了点乐趣。比如第一次完整地看懂没有字幕的韩剧,那种感觉,就像突然开启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。不再受字幕组的限制,可以捕捉到演员语气里更细微的情感,理解一些只有懂韩语才能get到的梗。又或者,能顺畅地和韩国同学、老师交流几句,感受到跨文化交流带来的新鲜感和冲击。这些小小的成就感,就像黑暗中的一点亮光,支撑着你继续往前走。
我们的专业学习内容可不只是学韩语本身。除了听说读写译这些基础,还有韩国概况、韩国文学、韩国历史、中韩翻译理论与实践等等。这些课有时候听着挺枯燥的,但回头想想,它们其实在帮你构建一个理解韩国的框架。翻译这活儿,真不是简单地把字面意思换过来。你得懂对方在说什么,他们说话的背景、习惯、文化禁忌。比如,韩国人说“辛苦了 (수고했어요)”,中国人直译过来可能觉得有点奇怪,但在他们的语境里,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表达感谢、慰问的方式。如果你不懂这些,翻出来的东西就会很生硬,甚至闹笑话。所以,翻译韩文专业,学的是语言,更是文化,是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与融合。
毕业季一来,现实的问题就摆在眼前了:拿着这张文凭,我们能去哪儿?就业前景怎么样?学校里老师可能会说,“你们可以选择翻译公司、外贸企业、文化传播机构、政府部门……”听起来挺广的。但真去跑招聘会,你会发现,翻译这个岗位,门槛说高不高,说低不低。要进特别专业的领域,比如法律翻译、医学翻译,光有语言能力远远不够,你得有相关的行业知识。要进大公司做随行翻译或会议翻译,对临场反应、压力承受能力、专业术语储备的要求都很高。
很多时候,我们专业的毕业生,并不是直接就端上了“专职翻译”这个铁饭碗。更多的是进入了需要韩文能力的行业,比如跨境电商做运营、游戏公司做本地化测试或运营、MCN机构负责和韩国内容方对接、教育机构做韩语老师、或者干脆去了跟韩国有贸易往来的公司做销售或采购助理。在这些岗位上,韩文是你的一个加分项,一个工具,但你还得有其他的技能傍身。
这几年,机器翻译发展得迅猛啊。网上随便找个翻译软件,啪啪啪,整篇文章就给你翻出来了。很多人会问,那你们学翻译的,是不是要失业了?说实话,刚开始看到那些越来越流畅的机翻结果,心里还是有点慌的。感觉自己辛辛苦苦学的本事,好像随时可能被替代。但这几年做下来,我越来越明白,人工翻译的价值在哪里。机器翻译能做到“信”,但很难做到“达”和“雅”。它理解不了语境,捕捉不到情绪,分不清幽默和讽刺,处理不好双关和隐喻。尤其是在文学、电影、广告、商务谈判这些领域,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。一个好的人工翻译,不是语言的搬运工,他是文化的桥梁,是意义的重塑者。他能根据不同的受众、不同的场合,调整措辞和语气,让译文读起来自然、舒服,甚至比原文更有感染力。
所以,我觉得翻译韩文专业的职业发展,不是说一定要死磕在“翻译”这一个点上。它给你打下的是一个基础,一种能力——跨文化交流的能力,信息处理和转换的能力,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。有了这个底子,你可以去很多地方。你可以做需要和韩国人打交道的商务人士,可以做传播韩国文化的编辑或策划,可以做研究韩国问题的学者,甚至可以把韩语作为跳板,去更广阔的领域闯荡。
但话说回来,干翻译这行,或者说利用韩语吃饭,真挺不容易的。行业现状嘛,竞争激烈,价格战常有,遇到不靠谱的客户也是心累。有时候为了赶稿,通宵是常态。一个词、一个句子,可能要翻来覆去琢磨半天,怎么措辞更到位、更符合语境。这很考验耐心,也很考验你的知识储备。翻译不仅仅是查字典,它要求你对原文有深刻的理解,对译文的语言有扎实的掌握,更要对相关的文化、行业背景有所了解。
那些说学韩文翻译只为追星的,简直是误解大了。真入了行,你会发现这行根本没那么多光鲜亮丽。更多的是坐在电脑前,一个字一个字地敲,一页一页地翻。是反复核对术语,是和客户来回沟通修改,是面对 deadline 的压力,是为了一句翻译是否准确而抓耳挠腮。这份辛苦,外人是看不见的。
但也有它的乐趣。比如,通过翻译一部电影,你参与了一个故事的诞生;通过翻译一本书,你帮助一个作者的思想跨越了国界;通过在展会上做翻译,你促成了一笔国际合作。这些时候,你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,是在连接不同的人和世界。
选择翻译韩文专业,对我来说,是一条弯弯绕绕的路。它不像学医或者学法律那样目标明确,出来就是医生律师。它更像是一片森林,进去之后,你得自己摸索方向,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条路。这条路上有风景,也有荆棘。它教会了我如何去学习一门陌生的语言,如何去理解一个不同的文化,如何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。语言功底是基础,跨文化交流是核心,职业发展在于你如何利用好这些技能。行业现状再怎么变,机器翻译再怎么强,人工翻译的价值,那些需要细腻、情感、智慧的语言工作,永远会存在。而我们这些曾经或正在这个专业里摸爬滚打的人,就是那个连接世界的人。
评论